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2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应用三种药物体外抗菌、抑菌实验方法,检查灯盏细辛注射液体外抗菌作用并初步确定其无菌检查方法;通过无菌验证实验方法来确定其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的直接接种法无菌检查法抑菌实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强大抑制作用,直接接种法不能用于其无菌检查;进一步体外抗菌、抑菌实验显示其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作用;应用薄膜过滤法对其无菌项目进行检查,无菌验证实验确定其无菌检查的有效方法为薄膜过滤法.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示出强大的抑制作用,其无菌检查的有效方法为薄膜过滤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中的响应因子是否一致,进而评价利用ELSD迅速测定该类药物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了几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进样量与响应取双对数的线性方程。色谱条件:YMC-Pack ODS-AM 柱 (150 mm×4.6 mm ID,5 μm);流动相 0.5%三乙胺水溶液(三氟醋酸调至pH 2.5)-乙腈(48∶12);流速0.6 mL·min-1。检测器条件:漂移管温度117 ℃,气体流速3.0 L·min-1。结果5种物质的线性方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种不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在ELSD中的响应因子一致,可尝试用HPLC-ELSD法建立该类药物的一类新药基准品。  相似文献   
13.
上市抗生素类药品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昌勤 《药品评价》2004,1(1):60-62
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上市的最基本条件,而药品的质量可控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虽然在药品的研发、注册、批生产等多个环节中,药品生产企业及药政管理部门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药品的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性进行过评价,但药品上市后仍能暴露出许多问题。目前我国的药品研发、生产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现存的60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药品的研发多以仿制为主,且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较严重。由于在研发阶段企业的投入不够,因此许多质量问题在药品上市前未能及时发现,而在上市后暴露出。如国内目前广泛使用的注射…  相似文献   
14.
凝胶过滤色谱和Bradford法测定发酵类抗生素中蛋白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发酵类抗生素盐酸林可霉素为例,建立一个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的可用于发酵类抗生素中蛋白残留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利用凝胶过滤色谱(GFC)首先将蛋白质与抗生素分离,收集蛋白组分,再利用蛋白检测方法Bradford法(考马氏亮兰染色法)对残留的蛋白进行定量;色谱柱为SuperdexTM Peptide HR 10/30;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1 mL·min-1;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进样量为500 μL.结果本方法蛋白(BSA)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0%,蛋白浓度在0-12 μg·mL-1之间符合曲线方程y=-0.002 4x2 0.064 2x 0.002 9,r2=0.999 9; 检测限为3 ng·mL-1(相当于盐酸林可霉素中蛋白的残留量为7×10-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以用于控制发酵类抗生素中蛋白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5软件。结果  2 0 0 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8个省、市、自治区的 5 7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 2 4 82 6株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菌。主要标本为痰、尿和伤口及分泌物 ,分别占全部标本的 4 7.9% ,16 .8%和 10 .4 %。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 ,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及阿米卡星。 15 % (15 .6 %~ 5 1.2 % )的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沙雷氏菌和普罗威登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 ,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低于 30 % (6 .0 %~ 2 9.7%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 18.2 %和 2 2 .6 %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19.1%和 15 .2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 ,但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5 2 .8% ,4 1.6 %和 31.8%。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16.
一种细菌计数培养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是药典规定的细菌计数用培养基,因有反映该培养基质量不稳定,有必要研制一种更好的细菌计数培养基,载人中国药典。方法:通过10株代表菌,对3种培养基的初步筛选,研究出更适合细菌计数的培养基PYA后,并进一步优化;以20批样品对本培养基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PYA培养基优于营养琼脂培养基。结论:PYA培养基现在是国内细菌计数的最好培养基,与国产英、美药典的大豆胰酪胨琼脂培养基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17.
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USP,BP和EuP收载的微生物限度分类列表,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前者品种项下的微生物限度分级有11级,是否必要?后者微生物限度分级有5级,更适用.指出ChP微生物限度存在的差距,为药典修订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菌检查法是针对无菌或灭菌药品、原敷料及医疗器具等的无菌可靠性而建立的检查法,而无菌检测的可信度与抽样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材料、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方法学的验证等有关。本文探讨与无菌检查法有密切直接关系的阳性对照菌种类的选择、菌量的多少、培养时间以及结果的判断,同时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为2005版药典无菌检查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盐酸多西环素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中国药典盐酸多西环素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合理性.方法:以一批盐酸多西环素片为例,通过改变色谱条件,分别测定盐酸多西环素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比较结果的异同,并分析原因.结果:同一批样品,在中国药典允许的调整范围内改变色谱条件,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通过HPLC-PDA分析,发现是由于样品中有一未知杂质,按现行中国药典方法未得到分离,而依据现行判定方法造成误判所致.结论:中国药典盐酸多西环素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酮康唑相关杂质标准物质,提升国内酮康唑品种的质控标准。方法:对酮康唑杂质B、C、D、E进行合成与结构确证,并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酮康唑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测定各杂质的纯度,再根据各杂质的水分和炽灼残渣结果用质量平衡法确定首批各杂质国家标准物质的含量。最后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酮康唑诸杂质对酮康唑在220 nm检测波长下的相对校正因子。结果:研制的酮康唑杂质B、C、D、E标准物质与欧洲药典(EP 8.0版)中规定的结构一致。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酮康唑有关物质检查项下规定的色谱系统对酮康唑及其各杂质均能有效分离。以质量平衡法表示,本研究标定的酮康唑各杂质B、C、D、E的含量分别为95.2%、97.9%、98.5%和99.4%。各杂质对酮康唑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3、1.08、0.94、1.01。结论:建立了首批酮康唑杂质B、C、D、E国家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