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5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194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64篇 |
内科学 | 370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170篇 |
特种医学 | 2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60篇 |
综合类 | 1247篇 |
预防医学 | 520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609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27篇 |
肿瘤学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193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09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5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尿道下裂患儿在手术治疗后以快速康复理念为依据实施早期进食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00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接受常规儿科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儿科手术护理基础上,以快速康复理念为依据实施早期进食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术后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后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CD3+、C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伤口感染、伤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道下裂患儿在手术治疗后以快速康复理念为依据实施早期进食干预,能够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伤口感染、伤口渗血的发生,并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2.
近年来, 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 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 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 同时, 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 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3.
114.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的发生率,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普通胸外科手术患者各155例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如下干预方法:恒定室温、冲洗体腔盐水加温、铺垫38℃水循环变温毯、手术裸露部位用不同形状棉毯保护、热空气暖风装置保护体温,并制定手术患者浅低温预防的护理常规、流程、制度。评价指标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浅低温发生率。结果两组浅低温发生率分别为57.41%、18.06%;切口感染率分别为8.38%、0.64%;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9.67%、5.8%。3项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外科围术期患者的体温保护应成为手术室的护理常规,体温保护是提高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成为胸外科手术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观察3-硝基丙酸(3-NP)诱导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以建立一个可靠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12只,前2组为实验组(低剂量组立体定向注射2000 nmol 3-NP至大鼠左侧尾壳核,高剂量组立体定向注射4000nmol 3-NP),第3组为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头部扭转和自主行为变化,平板实验观察大鼠通过时间及步幅.结果 实验组大鼠给药后开始出现姿势障碍,头部向同侧扭转,其中高剂量组扭转评分明显大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步幅较对照组明显变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偏于木板一侧行走,症状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对照组大鼠术后第2天基本恢复术前状态,无头部偏转,均顺利通过木板实验.结论 大鼠尾壳核注射3-NP可诱导产生稳定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表现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124例NSTEMI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查,统计患者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及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表现对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124例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49例(39.52%);发生组患者ST段压低导联数、压低幅度、校正后Tp-Te间期(Tp-Tec)及QT间期(QTc)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ST段压低导联数、压低幅度、Tp-Tec、QTc及联合检查预测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AUC>0.7,预测价值高。结论:临床开展NSTEMI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监测心电图表现、参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7.
自由基损害引起生物膜脂质发生过氧化,造成膜老化导致衰老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寻找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方法,对防衰老和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将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00例正常健康人和52例临床确 相似文献
118.
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45例受192 Ir小剂量 ( 0 0 1~ 0 63Gy)迁延性 ( 3 0~ 60d)照射人员受照后 1个月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受照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相关。结论 :反复迁延性小剂量192 Ir照射可导致受照人员的机体近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远期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观察组(91例,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两组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下肢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内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足背动脉、股浅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股浅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较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肢体酸胀、疼痛、麻木、肤色异常积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1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毛茛中原儿茶酸、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为评价毛茛药材质量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采用WondaSilTM C18-WR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1 nm(原儿茶酸)、324 nm(咖啡酸),柱温40℃,流速0.8 mL·min-1。结果 原儿茶酸和咖啡酸分别在0.84~84.00μg·mL-1(r2=0.9999)、0.78~78.08μg·mL-1(r2=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1%(RSD=3.27%,n=6),94.68%(RSD=2.69%,n=6)。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毛茛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