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角膜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在角膜植片内皮面作#形划痕,用10-0尼龙缝线将其固定于受体角膜上,将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注入植片与植床间,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并在接种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4天、第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临床评分、角膜刮片湿封片镜检、角膜组织病理检查及培养。结果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成功建立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经角膜刮片及培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检查证实。实验眼角膜出现水肿,基质环形浸润,角膜新生血管等表现,对照眼均未见感染;实验眼病理组织切片上可见基质层内的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结论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的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过程,为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自由基与白内障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建章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27(1):45-49
迄今为止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众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损害因素大多通过一共同的中介产物即自由基损伤晶状体。自由基成为各种因素引发白内障的共同最后通路。本就自由基的概况、自由基在晶状体中的生成、损伤作用、晶状体抗自由基系统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乳头状瘤检出率为0.12%(23/19166),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于食管中下段者共22例(95.65%),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者10例(43.48%),经内镜下钳除、微波或高频电凝切除治疗者17例,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食管乳头状瘤是食管发病率较低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其发病可能与黏膜的慢性炎性刺激等因素有关,内镜下容易治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5.
HSP70在STZ-糖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SP70在链脲佐菌素—糖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与白内障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性白内障,每周观察晶状体的变化,在实验开始后2,4,8周末,分别摘取眼球,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晶状体一直保持透明,白内障组晶状体在2周末出现空泡,8周末全部混浊。HSP70在对照组中未见表达,在白内障组中表达明显,并随着白内障的发展而表达增加。结论:HSP70可能通过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在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翼状胬肉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 (P <0 0 1) ,Bcl 2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 ,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CNA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 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57.
HSP70在STZ-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HSP70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白内障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性白内障,每周观察晶状体的变化,在实验开始后2w末、4w末、8w末,分别摘取眼球,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晶状体一直保持透明,白内障组晶状在2w末出现空泡,8w末全部混浊。HSP70在对照组中未见表达,在白内障组中表达明显,并随着白内障的发展而增加,结论:HSP70可能通过调节LECs的生产在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在人类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 (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 ,S 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in 70 ,HSP 70 )在人类糖性白内障 (2 5例 )和正常晶状体 (7例 )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热休克蛋白 70在人类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全部为阳性表达 ,而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全部为阴性表达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6 .4 2 ,P <0 .0 1)。结论 :热休克蛋白 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p)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角膜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新西兰白兔18只,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进行传代.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Dp(10~80 μg/m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电镜观察Dp作用后角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p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第3代角膜基质细胞呈现对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阳性反应和对角蛋白12多克隆抗体的阴性反应.角膜上皮细胞对角蛋白12抗体呈现绿色的荧光反应.Dp作用24、48、72 h后,其IC50分别为47.721、41.40、32.01 μg/mL.MTT比色法显示D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率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电镜可观察到角膜细胞的凋亡;FCM检测Dp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在Dp作用后24、48、72 h,Dp质量浓度与抑制率呈正相关(r=0.984,P<0.01;r=0.947,P=0.007;r=0.920,P=0.03).结论 Dp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促进角膜基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