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16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72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用HRP逆行追踪技术显示家兔肌皮神经躯体神经元的定位。方法 :将 6只家兔分别切断左侧肌皮肌神经 ,并在近侧断端涂抹HRP ,对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HRP标记细胞见于脊髓C7节段前角外侧部 ,同侧C7脊神经节内也出现大量的HRP标记细胞。结论 :对比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 ,可见两者间呈对应性关系的节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32.
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insulinnanoparticles INP) ,研究其理化特性 ,观察 sc和 po给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INP的大小、形态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其包裹率 ,用 ip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 .用 t检验和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INP粒径为 (30± 0 .5 ) nm,包裹率为 95 % ,给糖尿病大鼠 sc30 U·kg- 1 ,INP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血糖降低 98% ,作用持续 2 4h,而普通胰岛素组 1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5 5 % ,作用持续 4h. sc 2 0 U· kg- 1 ,INP组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74% ,作用持续 2 0 h,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41% ,作用也持续 2 0 h.给糖尿病大鼠 po INP 12 0 U· kg- 1 ,1d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3d效果最佳 ,血糖降低 89% ,5~ 7d后恢复高血糖 ,而 po普通胰岛素组血糖无明显变化 ,2~ 4d的血糖两组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 5 0 U· kg- 1 组及 10 0 U· kg- 1 组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5d,12 0 U· kg- 1 组的作用时间为 7d.三  相似文献   
33.
<正> 1999年1月~2000年12月作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PD)36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 61.8岁。以震颤为主 16例,僵硬为主11例,混合型9例。按Hoehm和Yahr分级:二级5例,三级23例,四级8例。本组病例中有26例为作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进修期间所收集。  相似文献   
34.
1997年2月~2001年5月,我院采用中药大黄治疗中毒性肠麻痹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28例危重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1~76岁,平均41.7岁。其中多发性创伤11例,各种原因所致的脓毒  相似文献   
35.
治疗水平电离室型剂量计的检定与改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放疗中,准确测量患者肿瘤和正常组织吸收剂量是治愈肿瘤的基本保证,由于电离室具有测量准确、能量响应好、灵敏度较高、性能稳定及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是经国家一级标准剂量实验室(PSDL)或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SSDL)检定过的电离室型剂量计,在放疗现场测量能马上得出结果。因此,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明确规定要用带有电离室(电离室有效收集体积要求≤1.0cm&^3)的剂量计作为放疗吸收剂量校准及日常监测,而这种剂量计通常称为“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  相似文献   
36.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3,7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TGF-β1,Smad3,7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中16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另8只行假手术,结扎后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7的表达.结果手术组TGF-β1、Smad3的表达增加,Smad7的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Smad3的表达下调,Smad7的表达上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促进Smad7、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的表达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7.
SF-36用于肺结核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中文版SF - 36量表用于肺结核 (PTB)病人的生命质量测量的信度、效度、敏感性。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中文版SF - 36量表对肺结核病人及对照进行测量。采用Cronchbach’sα评价量表的信度 ,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 ,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评分来评价量表的敏感性。结果 对于病人组和对照组 ,SF - 36量表效度 (因子分析聚合为 2个公因子 )、信度 (Cronchbach’sα >0 7)较好。肺结核病人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说明量表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中文版SF - 36量表是测量肺结核病人的生命质量的有效量表 ,但量表中个别词句的翻译仍须改动 ,并且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的调查 ,建立中国人的生命质量正常值标准 ,以利于生命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38.
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伍用异丙酚不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84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瑞芬太尼1,2,3μg·kg-1和异丙酚2 mg·kg-1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声门暴露情况、声带的开放程度、窥喉及气管插管和注气时的反应,于诱导前、后及插管后1,3,5,10 min分别记录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1~3μg·kg-1伍用异丙酚2 mg·kg-1诱导后,声门开放良好者分别为56%,88%,100%,气管插管条件优良者分别为43%,72%,96%.2~3μg·kg-1组比Ⅰ组能提供更优良的插管条件(P<0.05).诱导后及插管后SBP、DBP、MAP、HR各组均有下降(P<0.01),3组间比较3μg·kg-1组下降幅度较1μg·kg-1和2μg·kg-1组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2 μg·kg-1伍用异丙酚2mg·kg-1不加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影响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39.
克林霉素磷酸酯致听力、视力下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11岁。因右肩部跌伤致右锁骨骨折,于2004年2月15日收入我院骨科。入院体检:T36.9℃,P98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视力及听力正常,有青霉素过敏史。于当天手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止血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注射用头孢哌酮1.0g静脉滴注,1次/d;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氨甲环酸注射液0.6g静脉滴注,1次/d。2月18日改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6:100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抗感染至3月5日伤愈出院。住院期间有腹泻现象,未停药,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出院1周患者自述在校学习期间,视物模糊不清,耳鸣,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40.
生殖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粘膜感染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分泌物粘稠如奶酪样或豆渣样白色凝块.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分泌物直接镜检,有条件的实验室常作霉菌培养,二者均可诊断念珠菌的感染.但直接镜检阳性率较低[1],培养法费时又耗材,宁波市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同数家医院用快速显色凝集试验法检查了162例拟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与直接镜检和培养法比较来评价快速显色凝集试验法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