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摘 要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血液透析患者伴复杂性尿路感染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分享高通量血透伴复杂性尿路感染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经验。临床药师结合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万古霉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PK/PD参数、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窗范围,感染得到了控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万古霉素相关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证实了临床药师在肾衰竭血液透析特殊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能协助医生发挥优化治疗方案的作用,可以改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2.
83.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脑心通胶囊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11项研究,共1 1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等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相比,脑心通胶囊联合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组能够提高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RR=1.19,95%CI(1.05,1.34),P=0.007],降低NIHSS评分[MD=-3.39,95%CI(-3.84,-2.94),P<0.000 01],增加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MD=22.18,95%CI(11.00,33.35),P=0.000 1],降低脑梗死复发率[RR=0.48,95%CI(0.31,0.72),P=0.000 5]和超敏反应蛋白(hs CRP,mg·L-1)水平[MD=-1.31,95%CI(-1.70,-0.92),P<0.000 01],降低总胆固醇(TC,mmol·L-1)水平[MD=-0.23,95%CI(-0.42,-0.05),P=0.01]、三酰甘油(TG,mmol·L-1)水平[MD=-0.59,95%CI(-0.97,-0.20),P=0.00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mmol·L-1)水平[MD=-0.26,95%CI(-0.46,-0.06),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mmol·L-1)水平[MD=0.11,95%CI(0.05,0.16),P=0.000 2],纳入研究中两组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HTH〗结论:〖HTK〗脑心通胶囊联合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能会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hs CRP水平,调节血脂水平,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
摘 要1 例63岁慢性肾脏病合并淋巴结结核患者,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罹患感染,多次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此次入院时的用药方案为莫西沙星0.4 g, po, qd、乙胺丁醇0.75 g, po, qd、吡嗪酰胺0.75 g, po, tid。考虑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乙胺丁醇,加用利福喷丁0.45 g, po, biw;建议维生素B6剂量加大到50 mg·d-1,吡嗪酰胺剂量调整为1.125 g tiw;根据淋巴结结核疗程及治疗中断的情况,建议抗结核治疗疗程为6个月,待补足治疗中断的药物剂量后再评估是否停药。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但治疗疗程尚存争议。患者出院后随访得知其眼部及下肢症状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86.
摘 要 目的:建立百苑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桔梗、陈皮、甘草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使用AlltimaTM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 醋酸 水(35 ∶〖KG-*4〗4 ∶〖KG-*4〗61),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40℃。结果: 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进样浓度在5.80~232.08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83%(n=6)。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百苑止咳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88.
摘 要 目的: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CUR BSA NPs)的制备工艺,考察其外观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特性。 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材料,姜黄素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去溶剂法制备CUR BSA NPs,通过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CUR BSA NPs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研究。 结果: CUR BSA NPs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牛血清白蛋白浓度10 mg·ml-1,乙醇体积7.79 ml,搅拌速度915 r·min-1。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CUR BSA 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203.93±83.10) nm,Zeta电位-40~-50 mV;包封率为86.53%,载药量为3.89%。 结论: 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UR BSA NPs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体外释放试验表明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制备的CUR BSA NPs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89.
摘 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为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暴发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EV71疫苗已上市,其他类型的疫苗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0.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SinoMed、VIP、CNKI、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1 653例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干预组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痛知识及止痛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便秘:OR=0.63,95%CI(0.49,0.81),P=0.000 4;恶心:OR=0.56,95%CI(0.39,0.80),P=0.002;呕吐:OR=0.60,95%CI(0.41,0.88),P=0.008]。结论: 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癌痛治疗效果,并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