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从D二聚体(D-dim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中筛选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对48例脓毒症合并ARDS的患者和同期4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进入ICU 24 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定量检测7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活性水平;构建脓毒症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死亡预测模型,用Logistic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指标。结果 SP-D、v WF、IL-8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P0.01)、0.783(P0.01)、0.747(P0.01);三者联合时为0.847(P0.001);IL-8、年龄≥60岁、APACHEⅡ积分≥20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138(ln IL-8)(P=0.022)、6.157(P=0.040)、7.415(P=0.014)。结论SP-D、v WF、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准确度;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结合APACHE II评分、年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 建立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抗菌成分迁移的测定方法,评价食品接触用纸抗菌成分迁移的风险。方法 参照EN1104:2018标准,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两种代表性菌种,根据纸片扩散抑菌法建立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抗菌成分迁移测定的方法,并对35种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进行抗菌成分迁移检测。结果 运用本研究建立的抗菌成分迁移检测方法,35种不同来源的纸和纸板中检出4种有抑菌圈。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抗菌成分迁移的测定方法能够检出食品接触用纸抗菌成分迁移痕迹,为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抗菌成分迁移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及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治疗6周。结果: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P<0.05)及最大尿流率方面(P<0.01)均有明显改善。前列腺液中WBC下降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可松驰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降低后尿道压力,缓解尿液前列腺返流,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相似文献   
54.
摘要:目的:自制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并评价在全血样本中DNA提取效果,进一步研究开发磁珠法检测HBV DNA的技术。 方法:采用溶剂热法自制Fe34磁性纳米颗粒,并用表面化学修饰法制备Fe34@SiO2磁性复合颗粒;利用该颗粒经吸附、洗涤、洗脱等步骤提取全血样本中DNA,并通过电泳、PCR扩增等传统技术检测DNA提取效果,与煮沸法提取血清DNA样本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成功制备出直径约550 nm的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该颗粒分散均匀;自制的磁性纳米颗粒可用于全血DNA提取与纯化,实验操作简便。自制磁性纳米颗粒提取全血DNA浓度为150.56 ng/μL,纯度为1.53;该提取方法与传统煮沸裂解法对96份样本进行对照研究,证实其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结论:利用自制的Fe34@SiO2磁性纳米颗粒和合适的缓冲液体系,可成功地提取纯度较高的DNA,通过PCR扩增及对比实验表明,该磁性纳米颗粒及其提取工艺经优化后,可用于传染病的体外分子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低浓度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并确定5-FU对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经不同浓度的5-FU处理后胃癌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5-FU对MGC803、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28.82±1.25)和(23.95±1.34);低浓度5-FU(0.5、1μmol/L)处理后,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中转录因子OCT4、SOX2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中的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经低浓度5-FU(0.5、1μmol/L)作用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强,形成的克隆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FU浓度为2μmol/L时OCT4和SOX4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克隆形成能力也有下降。结论低浓度5-FU能增强胃癌细胞转录因子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6.
全面的质量保证活动有助于确保系统性能,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尽管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所建立的系统性能参数令人满意,但实验室还需执行质量保证活动以保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性能。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M52为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后质量保证活动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保证系统可接受水平的质量保证活动包括:不间断的质控、能力验证、人员培训及仪器软件维护、异常结果复查,以及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结果及意见调查。现介绍以上内容,为制定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验证后质量保证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由于采用标准诊断方法难以识别癌变的原发部位,诊断新发的癌症中约有3%~5%来源于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MicroRNAs(miRNAs)近来被证实能够协助病理学家提高对原发部位不明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将着重讨论基于肿瘤诊断的miRNA最新研究进展,及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T_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在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PAPS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_H17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浆IL-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17水平与PAP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抗心凝脂抗体(a CL)、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和狼疮抗凝物(LA)]的关系。结果 PAPS患者外周血T_H17细胞百分率为(1.98±0.78)%,血浆IL-17水平为(60.72±18.71)pg/m 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且T_H17细胞百分率与血浆IL-17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1)。PAPS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患者a CL、抗β2GPⅠ抗体和LA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近期(≥3月)无相关临床事件发生的PAPS患者相比,新近(≤1月)发生动脉血栓事件的患者血浆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静脉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的PAPS患者IL-1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T_H17细胞及IL-17与PAPS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提示T_H17细胞及IL-17参与了PAPS脉管症状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9.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人类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得到了迅猛发展。测序技术的高通量性致使测序价格越来越低廉,使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真正用于临床诊断成为现实。作为医学预测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应用范围广泛,该文针对其在遗传性疾病基因变异中的诊断进行讨论,同时为临床医生如何申请测序,测序报告解释,以及如何与患者沟通检测结果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IS患者43例,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5 h内,并在溶栓前及溶栓后0.5、1、2、4 h,采集其静脉血进行凝血和TEG分析。结果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测定参数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弹力图最大振幅(MA)和凝血指标均发生变化。溶栓后0.5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溶栓后2 h均达最高。溶栓后0.5 h R较溶栓前增高,溶栓后1 h达高值;K在溶栓后0.5 h达高值;α-Angle和MA在溶栓后0.5 h达低值;R、K溶栓后1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Angle和MA溶栓后0.5 h分别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动态检测是判断凝血状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