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摘 要 目的:建立中国肾移植受者霉酚酸(MPA)有限采样法模型,预测采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受者MPA的体内暴露。方法: 首次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108例,根据术后免疫抑制维持方案分为:环孢素(CsA)+ 霉酚酸钠肠溶片(EC MPS)组(n=49),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32)以及TAC+EC MPS组(n=27)。术后14 d在服药前(0 h)及服药后0.5,1,1.5,2,4,6,8,10,12 h采血,应用液相串联质谱法(LC MS/MS)测定MPA血浆浓度。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MPA 0~12 h浓度曲线下面积(AUC 0 12 h)的估算模型。选择相关系数高、临床应用方便的模型应用Bootstrap法及Bland Altman法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3种免疫抑制方案MPA的AUC0 12存在差异。应用CsA+EC MPS的患者MPA AUC0 12为(54.66±26.86) ng·ml-1·h,显著低于TAC+EC MPS及TAC+MMF组(P<0.01)。经验证,CsA+ EC MPS组较为理想的回归模型为1.32×C1+ 0.54×C1.5+1.25×C2+3.21×C4+12.53,r2=0.75;TAC+ MMF组为1.54×C0.5+2.26×C2+6.60× C4-2.57,r2=0.96;TAC+ EC MPS组为1.21×C1+0.43×C1.5+1.16×C2+4.8×C4+19.32,r2=0.89。结论: MMF或EC MPS在与CsA或TAC联用会存在不同的药动学特征,应当应用不同的有限采样法MPA AUC0 12估算公式,更为合理的评估MPA药物暴露。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比较老龙皮水提物及老龙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体外化学模拟的条件下,采用比色法测定并比较老龙皮多糖及老龙皮水提物对Fe3+的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 老龙皮多糖及水提物能还原Fe3+,清除DPPH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且老龙皮多糖优于水提物(P<0.05);同时两者还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作用,老龙皮多糖优于水提物,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龙皮多糖以及水提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老龙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优于老龙皮水提物,老龙皮多糖为老龙皮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1 例63岁慢性肾脏病合并淋巴结结核患者,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罹患感染,多次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此次入院时的用药方案为莫西沙星0.4 g, po, qd、乙胺丁醇0.75 g, po, qd、吡嗪酰胺0.75 g, po, tid。考虑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乙胺丁醇,加用利福喷丁0.45 g, po, biw;建议维生素B6剂量加大到50 mg·d-1,吡嗪酰胺剂量调整为1.125 g tiw;根据淋巴结结核疗程及治疗中断的情况,建议抗结核治疗疗程为6个月,待补足治疗中断的药物剂量后再评估是否停药。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但治疗疗程尚存争议。患者出院后随访得知其眼部及下肢症状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评价LC MS/MS方法测定人血浆中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 对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浓度测定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重复性、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含药血浆配制、萃取过程、线性回归、仪器量化等进行分析评定和计算,根据各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 置信概率P为95%时,人血浆中氟吡汀低、中、高浓度可表示为:(20.5±1.49),(200±14.4),(1 527±121)ng·ml-1;人血浆中D 13223低、中、高浓度可表示为:(3.93±0.34),(39.6±3.27),(301±24.5)ng·ml-1。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LC MS/MS法测定血浆中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的不确定度评定,为复杂生物基质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ivd,bid。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 Tei 指数及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他汀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治疗后,他汀组PaO2、SaO2、RVEF、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PaCO2、BNP、SPAP、Tei指数、ET 1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射线辐照灭菌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进行考察。色谱柱:Agilent TC C18(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 乙腈,B 1%甲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 1;柱温:30 ℃。比较0,2,5,10 kGy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前后单身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在17.21~860.54 ng(r=0.999 7)、0.07~3.36 ng(r=0.999 2)、4.97~248.51 ng(r=0.999 4)、243.15~12 157.37 n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44%),98.4%(RSD=1.20%),99.5%(RSD=0.93%),99.9%(RSD=0.02%)。辐照剂量不超过5 kGy时,各组分辐照前后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辐照剂量10 kGy时,丹参素、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含量在辐照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采用60Co γ射线对丹参进行灭菌时,辐照剂量不宜超过5 kGy。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SinoMed、VIP、CNKI、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1 653例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干预组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痛知识及止痛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便秘:OR=0.63,95%CI(0.49,0.81),P=0.000 4;恶心:OR=0.56,95%CI(0.39,0.80),P=0.002;呕吐:OR=0.60,95%CI(0.41,0.88),P=0.008]。结论: 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癌痛治疗效果,并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中循环miRNA在精神分裂症SZ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0例SZ患者作为疾病组,90例双相情感障碍(BPAD)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白细胞中8个miRNA(miR-31-5p、miR-99b-5p、miR-107、miR-134-5p、miR-487b-3p、miR-181b-3p、miR-431-5p和miR-433-5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诊断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SZ患者存在6个显著低表达的miRNA,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miR-31-5p:0.931,miR-487b-3p:0.887,miR-99b-5p:0.869,miR-431-3p:0.763,miR-134-3p:0.756,miR-107:0.721;在ANN模型中,最优模型的AUCROC为0.960,敏感性86.7%,特异性95.6%。结论白细胞中6个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作为SZ诊断的非侵袭性生物学标志物,而ANN诊断模型可以提高miRNA对SZ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基因组转录大量RNA转录本,包括编码RNA和非编码RNA(ncRNA)。随着对非编码RNA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细胞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Xist lncRNA被认为在雌性动物细胞内能够起到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作用,在许多疾病中检测出Xist lncRNA的异常表达,表明Xist lncRNA可能在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Xist lncRNA在X染色体相关疾病中的分布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