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在“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生存情况。 方法 选择居巢区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寿县瓦埠湖为实验观察点 ,无为县刘渡作对照点 ,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存活率及生殖腺发育情况 ;记录各观察点月平均气温、月日照时数及月降雨量。 结果  1)各实验点的月平均气温 (瓦埠河除外 )及日照时数与对照点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但月降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 2 )计算X2 M -H表明居巢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寿县瓦埠湖钉螺放养 7个月后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3 )实验点与对照点相比 ,钉螺生殖腺丰满度的月份变化不相一致。 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能够生存。  相似文献   
62.
1991~1993年,对安徽省和县陈桥洲进行的藐小棘隙吸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群的感染率为13.71%(899/6557)。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29%和13.11%)。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岁26.01%,11~20岁21.69%,21~30岁14.26%,31~40岁9.50%;41~50岁8.74%;51岁以上2.97%。3~30岁感染者占78.31%。感染者的家庭分布和空间分布均具极明显的聚集性。当地保虫宿主猫犬的感染率分别为39.76%和62.16%。文中就感染者的分布特征与饮水来源等因素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饮水来源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既彻底切除肿瘤,又尽量保留喉及相邻器官功能的手术进路方式。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1)下咽上区癌:肿瘤位于会厌谷,经下唇、下颌、舌体正中裂开进路。(2)下咽上区癌:肿瘤位于会厌舌面,经舌骨咽腔进路。(3)下咽下区癌:肿瘤位于梨状窝外侧壁,经颈侧进路。(4)下咽下区癌:肿瘤位于扁桃体下极、舌根、梨状窝,经口进路。(5)下咽下区癌:肿瘤位于梨状窝内侧壁、环后,经颈前喉裂开进路。结果吞咽功能:术后2周练习进食,一个月后进食呛咳缓解,3例半年后仍有呛咳。食道上段癌肿瘤侵犯,一个月后拔除胃管能进食。语言功能:除1例全喉切除外,余均能发音。结论下咽部相邻的重要器官,结构复杂,一个器官功能失调,相互影响,难以用一种手术进路方式来切除发生在下咽部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方式,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顺利关闭咽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治疗下咽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4.
糖尿病肾病模型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研究的动物模型众多,但是理想的模型仍然缺乏,模型的标准仍不十分统一,模型的优劣仍然并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型中,化学方法诱导的鼠模型仍然被众多实验所选择。eNOS缺陷的鼠模型是用于探索晚期DKD功能和形态学结构改变的最主要模型;突变导致1型DKD的Akita和OVE26鼠仍是DKD研究的有用模型;eNOS缺陷的小鼠、OVE26小鼠和近期描述的BTBR ob/ob小鼠是目前进展最好的鼠模型。  相似文献   
65.
应用AF钉系统对4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脊椎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椎弓根钉断裂现象;术后神经功能提高40例,2例无改善,无医源性损伤.使用该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固定确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且高效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体外培养方法,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GW5074对imDC体外诱导同种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和imDC,并对mDC和imDC的免疫表型和功能进行鉴定.取新生儿脐静脉血分离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实验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为单纯培养的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不做任何处理;(2)阳性对照组将imDC与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以1∶10的细胞比例混合培养;(3)低浓度GW5074组;(4)中浓度GW5074组;(5)高浓度GW5074组.后3组在阳性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为8、24和40μmol/L的GW5074.培养5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转化为Treg细胞的转化率.结果 imDC呈CD1a高表达,CD80和CD83低表达;mDC呈CD1a低表达,CD80和CD83高表达.imDC和mDC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12±0.03、2.85±0.07.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中及高浓度GW5074组的CD4+CD25+Treg转化率分别为(5.81±1.36)%、(35.73±2.07)%、(22.53±2.11)%、(11.55±1.73)%和(4.97±1.83)%,除空白对照组与高浓度GW507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联合诱导人外周血PBMC可获得高纯度imDC,ERK1/2信号传导通路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GW5074可抑制初始性CD4+T淋巴细胞向Treg转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culturing imDCs in vitro,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W5074, which blocks ERK1/2 signal pathway in the process of imnature dentritic cells (imDCs) on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a(i)ve allogeneic CD4+ T cells into Treg cells in vitro. Methods The imDCs and mature DCs (mD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derived from a healthy adult male volunteer, and they were identified by cell morphology, cell surface marker and cell functions respectively. Na(i)ve CD4+ T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newborn umbilical vein blood and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to be cultured: (1) Blank control group: Na(i)ve CD4+ T cells were cultured alone;(2)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he irrDCs were Middle-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5) High-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 In the last three groups, imDCs and na(i)ve CD4+ T cells were co-cultured, the same as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but these groups were added by GW5074 dilu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8, 24, and 40μmol/Lrespectively. After co-culture for 5 days,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from naive CD4+T cells to Treg T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On the surface of imDCs, there was stronger pression of CD1a, but weaker expression of CD80 and CD83. On the contrary, on the surface of mDCs, there was weaker expression of CD1a, but stronger expression of CD80 and CD83. The stimulation index in imDCs group and mDCs group was 1.12±0.03 and 2.85±0. 07 respectively.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of Treg T cells in blank control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low-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 middle-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 was (5. 81±1.36)%, (35.73±2.07)%, (22.53±2.11)%, (11.55±1.73)%, and (4.97±1.83)%respectively. One-way ANOV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igh-concentration GW5074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P>0. 05,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maining groups, P<0.01. Conclusion High purity of imDCs can be obtained from PBMC by induction with rhGM-CSF and rhIL-4. ERK1/2 signal pathway plays a role in inducing the immune tolerance. GW5074 can inhibit differentiation of na(i)ve CD4+ T cells into Treg T cells.  相似文献   
67.
安徽和县陈桥洲人体藐小棘隙吸虫流行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主要寄生于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人体感染的报道。1991年春我们在安徽和县陈桥洲作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粪便普查时,查见大量棘口科吸虫卵,经药物驱虫,虫体和虫卵送安徽医科大学刘昌威、杨兆莘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汪溥钦教授鉴定为藐小棘隙吸虫及其虫卵。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集卵孵化法与Kato-Katz法不同检查次数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选择一种适宜现场应用的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不同的检查次数对血吸虫病流行村的337例居民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次数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337份粪样中,Kato-Katz法1送3检血吸虫卵检出率为19.6%,Kato-Katz法2送6检的检出率为2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1.59,P<0.05);Kato-Katz法1送3检的血吸虫卵检出率为18.1%,集卵孵化法血吸虫毛蚴检出率为17.5%,两种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3.878,P>0.05);Kato-Katz法2送6检的检出率为22.55%,Kato-Katz法加集卵孵化法的检出率为22.55%,两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251.619,P>0.05) .结论 Kato-Katz法1送3检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联合运用可以取代Kato-Katz法2送6检,是一种适宜于现场应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9.
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 ,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 :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 ( 1 992年 )的 1 0 .39%降至实施结束时 ( 1 995年 )的 0 .96% ,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 64.2 9%和 86.32 %。在对策中止实施 3年后 ,疫情出现回升 ,居民感染率升至 6.2 5% ,其中尤以 1 0~ 1 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 ,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 2 .82 %、1 .30 %升至 1 6.30 %和 1 1 .1 1 % ;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 2 4 0 .0 0 %和 92 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 ,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 ,但其在对策中止 3年后出现上升。由此提出 :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 ,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 ,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 ,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0.
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 1 85户农民 ,调查其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 ,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 ;饲养牛羊的农户 ,其人群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 ,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