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对肺部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肺小转移灶的作用。方法 12 例合并肺小转移灶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每21 d为1个周期,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 CTC 3.0 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用药1个周期即可评价毒性,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12 例患者共完成29 个周期化疗,平均2.42 个周期。肺转移结节灶完全消退1例,病灶数量和大小出现减少和(或)缩小4例,病灶数量和大小无改变5例,病灶数量和大小出现增多和(或)增大仅 2例;生活质量改善者7 例,稳定者4 例,下降仅1 例。G3~4级毒性仅有5 例次。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对多种肺部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肺小转移灶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关注和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Abernethy畸形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Abernethy畸形6例,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全部病例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或容积再现(VR)后处理。检索1990年-2013年Pub Med上的英文文献,收集具有完整CT和/或MR资料的Abernethy畸形60例,一并纳入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为Ⅱ型Abernethy畸形。文献60例中37例为Ⅰ型,23例为Ⅱ型。29例Ⅱ型Abernethy畸形中,门腔分流部位:脾静脉与肾静脉直接或间接交通15例(51.72%),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直接或间接交通5例(17.24%),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单支直接沟通5例(17.24%),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多支沟通1例(3.45%);另外3例表现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统的单支沟通,分别为肠系膜上静脉与右侧精索静脉2例(6.90%)、肠系膜上静脉与左髂总静脉1例(3.45%)。Ⅰ型Abernethy畸形中,Ⅰa型20例,Ⅰb型17例,均表现为门静脉干血完全向腔静脉分流而不回流到肝脏。66例Abernethy畸形中,17例合并肝内结节(本组3例,文献14例),其中12例单发,5例多发;其中15例为良性结节(88.24%),2例为恶性结节(11.76%)。28例伴发其他器官畸形,其中27例为Ⅰ型患者。结论 CT、MRI可准确对Abernethy畸形进行分型诊断并确定肝外门腔静脉分流的部位。Ⅰ型患者易合并其他脏器畸形;Abernethy畸形患者肝脏结节多为良性结节,少数可转变为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全自动印模调拌机、顺时针手动和联合八字手动3种调拌方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气泡含量、流动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调拌方法调制藻酸盐印模材料,比较印模的气泡数量、总面积和流动性,调拌前、后温度变化以及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自动调拌组气泡数量为(2.30±2.50)个,总面积为(0.17±0.18) mm2,小于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数量[(59.60±14.19)个]和总面积[(7.41±2.24)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流动性(39.52±0.85) mm,小于全自动调拌组[(50.78±0.90) mm]和联合八字手动调拌组[(50.36±1.7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方法调印模的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均符合临床要求。结论: 全自动调拌法印模在气泡含量、流动性等方面较佳。手动调拌中,联合八字调拌法有助于减少印模气泡与形变量,提高流动性。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单纯肝切除术与单纯取石术两种方法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8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肝切除术组患者显著低于单纯取石组患者的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采用单纯取石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单纯肝切除术治疗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研究改良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用于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2月我院治疗的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缺损患者148例。选取72例改良前患者编入传统组,完善其临床资料,改良后完成的76例患者编入改良组。传统组患者行未改良时的手术方法;改良组行改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1个月~2年。记录各项指标,并分析结果。结果改良组总有效率为98.68%,完全成活率为70%;传统组分别为88.89%、54%。改良组的完全成活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隐神经和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成功修补缺损的小腿远端软组织,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YH-16)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GP + YH-16 (治疗组)和GP (对照组)方案化疗两周期。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45.5%,疾病控制率为90.9%,症状缓解率为81.8%,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3.6%;对照组分别为34.3%, 71.4%,60.0%,40.0% ;除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数是1/2级,主要与化疗有关,治疗组出现4例心悸和心率失常。结论恩度与GP方案联合应用,能提高晚期NSCLC 的疾病控制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弥漫性肺小结节转移灶和浆膜腔积液,从而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慢性骨髓炎急性期治疗及控制远期复发率的有效方法,将传统的CCD(闭式灌洗引流closed continuousdouche)与VSD(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相结合使用优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通过对其临床治疗资料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闭式灌洗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闭式灌洗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2~48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术后57例患者在随访12~48月期间,按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组29例患者,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2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3.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VSD联合CC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复发率低,对于急性骨髓炎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静态交锁髓内针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胫骨干中下段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70例胫骨干中下段不稳定新鲜骨折病例,AO分型42-B1型~42-C3型,随机分为闭合复位静态交锁髓内针固定组40例,MIPPO组30例,分别住院及门诊随访24个月,观察:a)围手术期项目包括术前等待时间,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肿胀坏死、感染。b)术后2个月、9个月、20个月骨愈合情况。c)术后20个月膝关节Johner-wruhs评分、踝关节Kofoed评分。评价胫骨干中下段不稳定骨折两种术式的优劣性。结果 70例完成住院观察,4例失随访,交锁针失访3例,MIPPO失访1例,围手术期项目及影像学骨愈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20个月功能评分中,膝关节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闭合复位静态交锁髓内针固定操作简单,医源性损伤小;但延迟愈合发生率高于MIPPO。骨愈合率及远期膝关节Johner-wruhs功能评分及踝关节Kofoed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特殊骨折形态,如大斜面冠状面、螺旋形骨折,以MIPPO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胫骨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患者56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il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骨愈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骨愈合情况较对照组理想(100.00%78.5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骨髓炎并伴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骨搬移技术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应用il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可促进患者的骨愈合率,值得大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