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改进了护理举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通气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均有改善(P<0.05)。干预组发生VAP 16例(21%),对照组发生VAP 27例(3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为(116.98±83.85)h,对照组为(145.23±89.20)h,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双心房输注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50 mm Hg]的患者20例,年龄22~53岁,体重34~57kg,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右心房输注组(R组)和双心房输注组(B组).麻醉诱导后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Swan-Ganz三腔漂浮导管,监测CVP、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CO.R组经中心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30~150 ng·kg-1·min-1和去氧肾上腺素0.2~0.6μg·kg-1·min-1.B组经中心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30~150 ng·kg·min-1,经左心房输注去氧肾上腺素0.2~0.6μg·kg-1·min-1.分别于给药前5 min(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和60 min(T4)时记录MAP、HR、MPAP、PCWP、CVP和CO,计算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CI.结果 与T0时比较,R组T1-4时MAP、MPAP、PCWP和PVRI降低,CI升高(P<0.05),HR、CVP和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4时MAP、CI和SVRI升高,HR、MPAP、PCWP、CVP和PVRI降低(P<0.05);与R组比较,B组MAP、CI和SVRI升高,HR、MPAP、PCWP、PVRI和CVP降低(P<0.05).结论 双心房输注可降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临床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均有效控制感染,严格按照药物半衰期给药,合理安排休息,氧疗,排痰及呼吸训练。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有效率96.43%。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应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纠正病人缺氧状态,改善肺功能,预防感染,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抢救,使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别采用德国产Hi-LoTM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和凭经验、手感外气囊硬度来观察气囊压力变化,检测注气后 2 h、4 h、6 h、8 h气囊压力变化.[结果]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精确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经验法,且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注气后 4 h、6 h压力变化与注气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注气后 4 h~6 h需补充气量,而不应常规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治疗晚期肿瘤过程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晚期肿瘤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前先采用心理准备,治疗中及治疗后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治疗22例患者,累计治疗135次,无并发症发生,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为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恰当的护理干预对减少高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