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早期诊治。方法:将53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作为病变组,37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搜集相关孕产史及既往史。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相关的7种病因,分别为胎位异常(OR=12.107)、新生儿窒息(OR=11.224)、孕期异常(OR=9.204)、生产环境(OR=9.161)、产次(OR=7.195)、胎龄(OR=4.439)、既往史(OR=3.763)。结论: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孕期异常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次生产、生产环境及胎龄因素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次相关。既往史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无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对早期食管癌X线钡剂造影与CT、MRI及内镜检查的对比研究,探讨X线钡剂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患者,行X线、CT、MRI和电子胃镜检查,总结出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并对不同影像学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5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4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80.0%、48.0%、54.0%和92.0%,即X线造影及电子胃镜检查优于CT、MRI检查,对平坦型病变,4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0、60,0%,即在观察细小黏膜改变和动态观察管壁方面X线造影检查有明显优势。结论 X造影检查在观察黏膜和管壁方面的优势以及无创性的特点,使其成为早期食管癌的最适宜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基于MRI使用自动脑分割技术探讨中国学龄期健康人群不同脑结构体积的差异。方法:对144例学龄期健康志愿者使用GE Discovery 750w 3.0T磁共振仪进行颅脑MRI扫描,扫描序列主要包括T1WI、T2WI和T2-FLAIR。基于横轴面T1WI,采用自动脑分割技术获得分割图像并可获得脑内各结构的体积,包括全脑、脑灰质、脑白质、大脑白质、皮层下灰质、内侧颞叶、外侧颞叶、枕叶、岛叶、小脑灰质、小脑白质、额叶、顶叶、扣带回、脑室、脑脊液和脑干的体积值和标准化体积值(脑结构体积与全脑体积的比值)。分析不同性别和四个年龄组以及左、右侧之间各脑结构体积的差异,及脑内各结构体积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性别组之间,左侧脑白质、双侧脑白质、左侧大脑白质、右侧大脑白质、双侧脑白质以及皮层下灰质、内侧颞叶、外侧颞叶、枕叶、额叶、顶叶和扣带回的部分区域的标准化体积值,以及颅脑总体积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脑结构之间,小脑白质、楔叶、岛叶、侧脑室、以及皮层下灰质、内侧颞叶、外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最佳的扫描参数,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GE Signa Twin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选择3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使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b值和层厚/层间距,对视神经进行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将扩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 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3个方向、b值1000s/mm^2、层厚/层间距为3/0mm的扫描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视神经扩散张量图像,图像清晰,信躁比高,无明显伪影及扭曲、变形。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视神经最佳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获得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临床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和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者MRI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例MRI表现类似脑膜瘤征象: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宽基底与脑膜接触和均匀强化;又有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特点: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伴多房小囊变,DWI高信号;室管膜强化提示脑脊液播散。另1例囊实性病变类似胶质瘤,但实质部分T2接近等信号,有微囊和明显均匀强化,又类似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两例病理均见肌母细胞和细胞丰富能解释等T1、等T2信号和DWI高信号;血管增生明显从而强化显著;灶性坏死易见类似胶质瘤,因此,MRI表现基本能反映病理学变化。结论成人颅内幕上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类似于髓母细胞瘤、PNET、恶性胶质瘤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但成分更混杂、更具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潜力为本病特点,发生在幕上、多发可能有助于本病定性诊断,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患者静息时、亚极限运动后及治疗前后股四头肌31磷-磁共振波谱成像(31P-MRS)表现,并探讨31P-MRS对LSM的诊断及疗效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肌肉活检证实为LSM的9例患者行静息时、亚极限运动后即刻、5 min、10 min和15 min时31P-MRS成像.所有患者经强的松及左卡尼汀治疗后2~4个月(平均2.2个月)后再次行静息状态及亚极限运动后动态31P-MRS成像.对31P-MRS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静息时磷酸肌酸(PCr)、无机磷(Pi)、Pi与三磷酸腺苷之比(Pi/ATP)、Pi/PCr、PCr/ATP、pH、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能力(PP)和线粒体ATP生成率与线粒体最大产能量之比(Q/Vmax);运动后PCr生成率的速度常数( KPCr)、PCr最初生成率(ViPCr)和线粒体最大产能量(Vmax)等衡量线粒体功能的参数.并将9名年龄匹配的、未经专业体育训练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与病变组静息时、亚极限运动后各项数据相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病变组治疗前后的差别,所有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治疗前病变组与对照组对比,将出现静息状态代谢物PCr、PCr/ATP、ADP静息状态指标1/PP及运动后指标ViPCr、KPCr、Vmax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组治疗前后比较将出现静息状态代谢物ADP及运动后指标Vmax、Vi Pcr、KPcr减小,提示ADP及运动后参数更敏感.静息状态代谢物PCr、PCr/ATP及Pi、Pi/ATP无明显异常.结论 31P-MRS通过运动前后多种参数判断肌肉能量代谢变化、线粒体功能及氧化PP,对LSM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3D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及2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3D-PCASL 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分别得到肿瘤实体(TBF)、肿瘤边缘1 cm 内水肿区、肿瘤边缘1~2 cm 内水肿区以及对侧正常灰质、白质的脑血流量(CBF),对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间,除了肿瘤边缘1~2 cm 水肿区的 CBF 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他参数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高级别胶质瘤组中,不同区域 CBF 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低级别胶质瘤组中肿瘤边缘1 cm 水肿区与肿瘤边缘1~2 cm 水肿区的 CBF 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区域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为 TBF/对侧灰质 rCBF 值,AUC 为0.96,当阈值为2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最高,分别为85.7%和100%。配对χ2检验常规序列的诊断准确率为76%,结合3D-PCASL 技术后诊断正确率为93%,2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1,P =0.01)。结论3D-PCASL 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准确率,TBF/对侧灰质的 rCBF 值为分级最佳参数值。  相似文献   
48.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er i maging,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 maging,DW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布朗运动在不同方向上信号差异的一种成像方法,能测量并量化组织内微观结构,是目前唯一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MRI、磁共振波谱(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1例PCa和41例BPH患者行常规MRI,其中26例行MRS扫描,58例获PSA数据.MRI上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MRS上测量胆碱+肌酸(Cho+Cre)/枸椽酸盐(Cit)比值(CC/C). 结果 31例PCa,21例位于周围带(PZ),2例位于中央腺体(CG),8例同时累及PZ和CG,T2WI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8例包膜完整,23例突破包膜.41例BPH,39例位于CG,2例位于PZ;T2WI 18例表现为弥漫性混杂信号,23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结节状高信号(17例)或低信号(6例).26例行MRS检查,12例PCa的CC/C比值为2.34±1.21,14例BPH的CC/C比值为0.79±0.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01).58例获得PSA数据,29例PCa的PSA范围为3.22~2262 ng/ml,其中>10 ng/ml者27例,<10 ng/ml者2例;29例BPH的PSA范围为1.16~111 ng/ml,其中>10 ng/ml者14例,<10 ng/ml者15例.MRI、MRS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在70%以上,MRI、MRS二者联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92.9%、88.5%,联合PSA后则分别达到100%、92.9%、96.2%. 结论 MRI、MRS 和PSA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运用明显提高了鉴别PCa和BPH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脑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脑膜瘤6例,均为男性,年龄6~22岁(平均12岁),行MRI检查6例,全部平扫加增强,同时行MRI及CT检查1例.结果 脑实质内脑膜瘤位于大脑外侧裂附近3例,额叶1例,颞叶1例,枕叶1例.6例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T1WI肿瘤实质呈略低信号2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2例或稍高信号4例,T2FLAIR呈高信号5例、等信号1例,囊变区呈低信号.瘤周脑白质水肿1例,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实质明显快速持续强化.合并囊变5例、钙化3例.结论 脑实质内脑膜瘤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其发病部位和患者性别,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