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方法,原代培养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加以纯化。方法通过改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取胚胎腭突,然后应用Dispase酶消化离体腭突,纯化腭突胚胎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腭突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改良的取材方法使小鼠胚胎腭突取材更精确,操作更简单;纯化后的原代间充质细胞几乎不含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细胞HNK-1、S-100、波形蛋白标记阳性,角蛋白标记阴性。结论建立了一种小鼠胚胎腭突精确取材及纯化腭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2.
三种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传统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FND)、肩胛舌骨肌上淋巴清扫术 (SOHND)、保留 2~ 4颈神经的颈淋巴清扫术 (MFND)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 4 6例原发灶为 T1 ~ T3、临床淋巴结为 N0 的口腔癌患者实施 FND,15例原发灶为 T1 ~ T2 、临床淋巴结为 N0 的口腔癌患者实施 SOHND,11例原发灶为 T2 ~ T3、临床淋巴结为 N1 或 Nx 的患者实施 MFND,观察术后肩综合症发生率、颈部形态及复发率。结果 全部病例外形均满意 ;术后肩综合症发生率 FND组为 15 .2 2 % ,SOHND组为 0 ,MFND组为 2 7.2 8% ,后者与 FN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与 SOHN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较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RND)发生率明显降低(P<0 .0 1)。 FND组随访 8年 ,颈部复发率为 6 .5 2 % ,与文献报告无差异 (P >0 .0 5 )。术后 3年颈部复发率SOHND组为 6 .6 7% ,MFND组为 9.0 9% ,与 FN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SOHND后肩综合症发生率最低 ,适应证为 N0 病例。MFND可明显减轻肩综合症的发生 ,适用于淋巴结阳性者 ,可作为 RND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叶酸补充拮抗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下调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叶酸梯度补充后拮抗MTHFR基因功能下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MTHFR基因功能下调补充叶酸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MTHFR基因功能下调后,不同剂量叶酸补充可以逆转MTHFR基因功能下调对EPM细胞的不良影响,影响程度与补充叶酸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MTHFR基因是重要的先天性唇腭裂候选基因,叶酸补充可以拮抗MTHFR基因功能下调对胚胎腭突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4.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以良好的塑性,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但其降解产物为酸性,会影响局部pH值变化,不利组织生长。 目的:制备能够良好缓释蛋白类药物的复合支架。 方法:以牛血清蛋白为模型药物,以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将微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乳酸-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冰粒子为致孔剂,采用粒子沥虑-冷冻干燥复合工艺制备CMs/nHA/PLGA复合缓释支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压泵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检测复合支架的形态和性能,并考察其在体外对蛋白类药物释放的规律。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形态良好,呈规则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分布在220~770 nm,以380~650 nm为多。微球对药物的载药量为39.2%,包封率为68.3%,两者均与牛血清蛋白的初始量相关,载药量随牛血清蛋白初始量的增加而增加,包封率则反之。复合支架呈白色多孔状,孔径为125~355 mm,孔与孔之间联通良好,孔隙率达83.4%,压缩强度为1.4~ 2.1 MPa,10周降解率为28.6%。PLGA/nHA支架对牛血清蛋白的2 d累积释放量为85%,而壳聚糖和CMs/nHA/PLGA复合支架对牛血清蛋白的9 d累积释放量分别是为48.9%和35.7%。提示制作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和CMs/nHA/PLGA支架材料对牛血清蛋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复合支架材料形态好,强度和降解速率合适。  相似文献   
45.
美学是研究一切与人类审美相关的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在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无不印证和体现了美是人类之共识,是社会各方面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因此,美是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自然界乃至整个哲学领域的客观存在与体现,是人类不断追求与理想的重要内涵.按照美学的观点,人体美是属于自然美的范畴,是自然美在人体上的升华.就形式与内容而言,前者着重体现自然性,后者则注重于社会性.对多数人而言,在对任何个人的审美上,多注重于形式,即人的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举止等.  相似文献   
46.
(1)目的 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肾包膜下移植(SRCA)技术相结合,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2)方法 将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作为原代移植物,移植到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鼠的肾包膜下;借助PCNA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移植处理后取材标本进行化疗敏感性的检测。(3)结果 获得可评价率为88%,对PM,DVF及DVP三种化疗方案敏感率分别为54.5%,60.0%和63.6%。(4)结论 PCNA染色阳性细胞标记指数(LD、PCNA染色阳性细胞加权指数(WI)的测定可作为化疗敏感性测定结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从神经因素角度对颞下颌关节疾病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颞下领关节的神经起源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颞下颌关节的神经分布与功能可能存在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颞下颌关节中的神经分布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是否能有效延长腭部长度。方法:随机选择65例年龄在10~13个月的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同一名外科医师施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腭裂整复,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手术测量纸尺测量中切牙交汇处腭侧牙龈到腭垂尖端的直线距离和曲线距离。应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手术前、后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前,腭部的直线长度为(44.24±0.76) mm,曲线长度为(53.11±0.74) mm;术后腭部的直线长度为(48.81±0.72) mm,曲线长度为(59.41±0.88) mm。腭部直线长度延长约(4.56±0.27) mm,平均增加约10.31%,手术前、后直线长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腭部曲线长度延长(6.30±0.43)mm,平均增加约11.86%,手术前、后曲线长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能有效延长腭部长度,有利于患者正常的语音恢复及腭咽闭合。  相似文献   
49.
背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是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目的:建立可靠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 ℃,体积分数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分别描述其生长曲线、形态及波形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法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20-40 d可传第1代,以后每7-10 d可传1代,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消化法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成功,15-20 d细胞可融合成片,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进一步证实两种方法进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均培养成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抑制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基因在培养腭突中的表达,研究Dhcr7基因对腭突融合的影响。方法 根据C57BL/6J小鼠Dhcr7基因特异性的siRNA序列构建pAdTrack-CMV-siDhcr7,阳性克隆的pAdTrack-CMV-siDhcr7质粒进行体外重组,筛选出抗卡那霉素的重组腺病毒pAdEasy-1-siDhcr7质粒,酶切后制备腺病毒载体DNA转染胚胎腭突。取妊娠13.5 d的小鼠胚胎腭突共30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正常对照组、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用不含胆固醇培养基培养腭突,其中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加入空白腺病毒,实验组加入Dhcr7 siRNA 腺病毒。培养48 h后固定腭突并提取Dhcr7 mRNA和蛋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腭突融合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Dhcr7 mRNA和蛋白的含量。结果 SEM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在培养48 h时两侧腭突融合,形成连续的上腭;而实验组几乎没有生长,两侧腭突之间有很宽的裂隙。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Dhcr7 mRNA和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腺病毒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cr7基因在腭突中的表达下调后,腭突融合失败,说明Dhcr7基因在腭突正常发育融合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