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衰老的机制。方法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造模7周,建立大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用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测定试验大鼠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SOD、MDA、Na+-K+-ATPase和Ca++-Mg++-ATPase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造模7周后,模型对照组衰老大鼠TG、BUN明显升高(P0.05,P0.01),AST、ALP、CREA呈上升趋势(P0.05),肝、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Na+-K+-ATPase和Ca++-Mg++-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衰老大鼠TG、AST、BUN、CREA和UA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肝、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Na+-K+-ATPase和Ca++-Mg++-ATPase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血脂上升、肝肾功能异常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下降;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可有效改善衰老大鼠的糖脂代谢和肝肾功能,提高肝肾组织的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提示中药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2.
微卫星标记对封闭群和近交第五代WHBE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封闭群白毛黑眼(WHBE)兔和近交第五代(F5)WHBE兔的微卫星结构的变化,寻找针对WHBE兔品系的遗传监测基因位点并应用于实际监测。方法利用21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封闭群和近交F5代WHBE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结果在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的11对微卫星引物。封闭群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344个,平均杂合度为0.49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30,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683,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80;近交F5代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32个,平均杂合度为0.38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41,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264,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33。在10个封闭群WHBE特有的等位基因中(与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兔DNA多态性比较),其中7个微卫星位点的8个等位基因为封闭群与近交F5代WHBE兔所共同特有。近交F5代WHBE兔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均比封闭群低,说明经过5代培育,近交F5代的基因纯合度高于封闭群,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结论本研究选取的21个微卫星位点中的11个适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33.
傅佳  伍倩云  肖慧  廖涛 《妇幼护理》2022,2(7):1453-145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健康等行业,在配合医疗诊断、治疗及手术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中医护理领域,因中医本身的复杂多变性,人工智能在中医学科的发展存在局限性.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方面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医护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为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医护理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4.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5例,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均可见囊变,边缘清晰.免疫组化突触素(Syn)均为阳性表达,2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1例S-100呈阳性表达,3例Ki-67阳性表达.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与MRI有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42例侧脑室引流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恶性颅高压的效果。方法对42例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350mmH2O)的患者采用侧脑室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自主症状及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判断侧脑室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4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41例患者的症状和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可以明显降低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患者的颅内压,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频段低频振幅(ALFF)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使用3.0T磁共振对20例AD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进行处理及检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Slow-4和Slow-5频率段AD组的脑功能活动特点,用REST软件呈现结果,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解剖位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患者组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后扣带回、楔前叶、双侧额叶及双侧顶下小叶(P<0.05);双侧海马旁回和梭状回、右侧额顶叶、右侧小脑后叶和双侧基底节区的ALFF值则明显升高(P<0.05);双侧基底节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对Slow-5频率段更敏感,而较高频率的Slow-4频率段更适合检测出双侧海马旁回及梭状回等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结论 AD患者多个脑区自发神经元活动存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神经元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38.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97-201]  相似文献   
39.
书讯     
  相似文献   
40.
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骨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骨肉瘤,国外1968年开始有人报道,国内1977年逐渐有人应用。我院骨科于一九八二年开始进行此项疗法,对10例骨肉瘤病人,进行16次治疗。通过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