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EDE-DHPLC法对该院收治的403例NSCLC患者血浆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其中115例患者同时采用ARMS法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突变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403例患者血浆样本总突变率为26.3%(106/403).女性、不吸烟、腺癌及晚期(Ⅲb~Ⅳ)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非腺癌及早期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15例配对样本中,以组织样本为标准,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97.3%、93.5%、84.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02).结论 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宫颈癌急性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152例.Sanger测序法检测外周血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分析其与急性放射性损伤致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52例宫颈癌患者中,携带XRCC1 Arg/Arg、Arg/Gln、Gln/Gln基因型的分别有78、56、18例.其中发生2~3级急性膀胱炎有47例;2 ~3级急性直肠炎有100例,没有4级膀胱炎、直肠炎的发生.对其他临床因素校正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XRCC1 399密码子杂合变异基因型携带者(Arg/Gln)和纯合变异携带者(Gln/Gln)的2~3级膀胱炎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分别为野生型的4.114倍(OR =4.114,95% CI:1.746 ~9.693)和9.096倍(OR=9.096,95%CI:2.707~30.566);2~3级直肠炎发生风险分别是野生型的5.011倍(OR =5.011,95%CI:2.169 ~ 11.575)和7.165倍(OR =7.165,95% CI:1.506~34.092).结论 XRCC1 399密码子的SNP与宫颈癌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有关,具有潜在的放射治疗副反应预测因子价值.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观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IGRT宫颈癌患者的最佳体位.方法 收集IGRT宫颈癌患者30例,按BMI分为2组:BMI ≥24 kg/m2组,9例;BMI< 24 kg/m2组,21例.锥形束CT扫描,俯卧位68次,仰卧位73次,CT图像进行灰度自动配准计算出X、Y、Z轴方向的校正前摆位误差,分析宫颈癌患者IGRT最佳治疗体位,并根据扩边公式2.5∑+0.7δ计算出最佳体位扩边值.结果 未考虑BMI的情况下,俯卧与仰卧位摆位误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MI< 24 kg/m2组,仰卧位与俯卧位在X、Y轴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轴上仰卧位误差为(-0.112 ±0.041)cm,俯卧位误差为(0.028±0.024) c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3.186,P=0.002),俯卧位扩边值0.668、1.206、0.335 cm;BMI≥24 kg/m2组,仰卧位与俯卧位在X、Y轴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Z轴仰卧位摆位误差为(0.061 ±0.045) cm,俯卧位摆位误差为(-0.26±0.031)c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5.832,P<0.001),仰卧位扩边值0.313、1.663、0.501 cm.结论 BMI< 24 kg/m2组,俯卧位Z轴方向误差显著小于仰卧位,BMI≥24 kg/m2组,仰卧位的Z轴方向误差显著小于俯卧位,2组在X、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纯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骨转移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骨病变放疗的NSCLC骨转移患者117例(153个病灶) ,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 ,n=54 )与单纯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 ,n=63 ) ,对病灶骨痛缓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 .74% 和92 .21% (χ2 = 13 .75 ,P<0 .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骨痛缓解与治疗方式相关 ,且联合治疗组的骨痛缓解率高于单纯放疗组(OR=4 .60 ,95% C I:1 .23~17 .20 ,P=0 .02 ).在治疗方式的亚组多因素分析中 ,溶骨性病灶患者(OR=26 .59 ,95% CI:3 .29~215 .12 ,P=0 .00)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无骨相关事件方面 ,联合治疗组更具优势(OR=4 .40 , 95% CI:1 .49~12 .99 ,P=0 .01).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相对于单纯放疗治疗NSCLC骨转移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