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4篇 |
免费 | 203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55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425篇 |
内科学 | 217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146篇 |
外科学 | 239篇 |
综合类 | 857篇 |
预防医学 | 365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511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417篇 |
肿瘤学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 分析和构建社区高血压人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变化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SBP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基于社区回顾性队列,运用潜类别轨迹模型(latent class trajectory modelling,LCTM)分析社区高血压人群SBP的变化模式,识别、构建SBP的纵向变化轨迹;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SBP轨迹的影响因素,根据先验知识使用\"有向无环图\"识别和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结果 共793名高血压患者被纳入分析,LCTM拟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SBP轨迹最优分组为3组,分别为低水平平稳组(n=561,70.74%)、下降组(n=170,21.44%)和上升组(n=62,7.82%);年龄、锻炼频率、随访方式、摄盐情况、遵医行为、有无转诊在不同SBP轨迹亚组中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水平平稳组为对照,\"男性\"、\"门诊随访\"的患者被分类到下降组的可能性较高,OR及95%CI分别为1.436(1.016~2.030)、1.702(1.202~2.410);而\"年龄≥65岁\",\"不锻炼或偶尔锻炼\",摄盐情况为\"中\"和\"重\"度的人群,被分类到上升组的可能性更高,OR及 95%CI 依次为 1.949(1.145~3.317)、2.284(1.305~3.998)、2.433(1.272~4.654)、4.540(1.291~15.963).结论 社区高血压人群收缩压变化轨迹可分为3组,即\"低水平平稳组\"、\"下降组\"和\"上升组\";性别、年龄、摄盐情况、锻炼频率、随访方式可能是收缩压轨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钻颅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011年行双针穿刺引流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有效率为35.4%,发病7h后手术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7h内手术的有效率.结论:本方法简便、安全,对脑组织创伤小,再出血机会少,适应证广,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纤溶药物的应用,临床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4.
活血通痹液治疗风湿类疾病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提高风湿病的疗效,探讨养血活血药对风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具有祛风除湿、养血活血作用的活血通痹液治疗观察,并与风湿圣药治疗的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无论是对风湿病还是对甲襞微循环异常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显示了养血活血药的治疗作用及优越性。结论:在祛风湿药中适当加入养血活血药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能改善甲襞微循环,对风湿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苏颖;胡亚男;王利锋;聂金娜;李磊 《中医教育》2017,36(3):53-55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中医运气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中医经典课程之一,由于内容涉及古代天文历法等古代自然科学内容,给教与学带来很大难度。基于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教无定法适合为佳、手段多样贵在得法、建设平台重在创法3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适合多种教学方法,并提出了“重在创法”的教改观点。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及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故障现象 开启扫描架,瞬间可听到清脆的噼叭声,扫描架动作正常,状态显示均无异常,高压加电预热完成后,空校或扫描操作台出现错误2或13并伴随急促的噼叭声。分析与检修 CT机硬件主要包括X线发生系统、扫描系统、计算机系统,在高压柜上Local伴曝光正常,结合声音来自于电子柜交流控制部分,可以断定故障在遥控电子柜上。将发出噼叭声的继电器K107、K103更换后,故障现象无变化,表明问题可能在控制电路部分,测量控制电源,输入单相120V交流电正常。但测输出时发现电源端值为5.125V,而在负载端仅为4.…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中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生物法对中药和西药进行最低抑茵浓度的测定,比较后予以评价。结果:抗感染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案是中西药配伍。结论:利用现有的抗感染中西药物进行开发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