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50 μL MG-132组;B组:100 μL MG-132组;C组:对照组.制作成标准的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分别在A组和B组大鼠失神经腓肠肌局部注射浓度为20 μmol/L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50 μL和100 μL,1次/d;C组于相同部位注射100 μL PBS,1次/d.连续注射1 wk后半数处死各组动物,各组剩余动物连续注射4 wk后处死,取双侧腓肠肌进行肌肉湿重萎缩率、总蛋白含量、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肌肉湿重萎缩率、总蛋白含量、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注射1 wk时分别为(24.5±3.5)%和(18.2±3.3)%,(9.98±0.68)mg/mL和(10.56±0.84)mg/mL,(14.61±1.26)μm和(14.96±1.34)μm,(790.25±12.26)μm2和(800.28±18.98)μm2,与C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湿重萎缩率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4 wk时分别为(60.2±3.7)%和(52.1±4.0)%,(7.04±0.70)mg/mL和(7.96±0.68)mg/mL,(10.63±1.04)μm 和(12.16±0.98)μm,(470.48±11.14)μm2和(498.47±10.34)μm2,与C组相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湿重萎缩率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以通过抑制肌肉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肠镜检查在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高危因子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大庆市结直肠癌城市高危人群电子肠镜检筛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结直肠癌的危险因子,对比城市健康体检人群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论高危人群肠镜筛查病变阳性率与体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对城市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必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粪便潜血实验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肠息肉病史;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4.
nm23、Ⅳ型胶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m23、Ⅳ型胶原、增殖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NSCLC组织中nm23、Ⅳ型胶原、PCNA的表达。其中鳞癌42例,腺癌42例;按TNM分期I期27例,Ⅱ期24例,Ⅲ期24例,Ⅳ期9例。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nm23、Ⅳ型胶原、PCNA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7%(51/84)、75.0%(63/84)和53.6%(45/84)。nm23、Ⅳ型胶原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Ⅳ型胶原、PCNA与NSCLC分化程度相关,nm23、Ⅳ型胶原、PCNA表达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nm23、Ⅳ型胶原、PCNA参与NSCLC转移过程的调节,可以作为评价NSCLC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和评价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6年4月在该院妇科施行LAVH的38病例资料。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90.8±13.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6±16.4)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3±0.8)d。38例术后平均随访(4±2)月,阴道残端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结论LAVH具有安全、微创、患者出血少、术后病率低、康复快等优点。术者具有熟练腹腔镜,阴式手术操作经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蛋白C抗凝系统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因子蛋白 C(PC)、蛋白 S(PS)及血栓调节蛋白 (TM)在尿毒症、凝血异常导致出血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及发色底物法测定 4 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 PC抗原 (PC:Ag)、PC活性 (APC)、血浆总 PS(TPS)、血浆游离 PS(FPS)及 TM含量。结果 :尿毒症患者 PC:Ag、TPS、FPS、TM和 D二聚体 (DD)含量及 AP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P<0 .0 0 1)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 APC、TPS、FPS及 DD血透后明显升高 (P<0 .0 5或 P<0 .0 0 1) ;TM血透后明显降低 (P<0 .0 0 1) ;有出血并发症者血浆 PC:Ag、FPS、DD含量及 APC明显升高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尿毒症患者蛋白 C抗凝活性降低 ,与尿毒症时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有关。血透可激活原本已处于高凝状态的凝血系统 ,使体内蛋白 C抗凝途径的抗凝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