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红旗  翟德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9):1323-1323,136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了;综合治疗,探讨疗效和预后。结果患儿均有确切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有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早期CT、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因及脑缺血性病理改变,予溶栓、活血化瘀、扩血管及脑细胞激活剂.应用高压氧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77.4%。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以基底核区多见,予溶栓、活血化瘀、扩血管及脑细胞激活剂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B-51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某院54例DU患者及94例同院同期非DU患者(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Hp IgG抗体,PCR扩增IL-1B-511,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其SNP。结果DU组Hp阳性率为90.74%(49/54),而对照组则为54.26%(51/94),病例组高于对照组,OR为8.26(95%CI为3.02~22.59)。DU组IL-1B-511基因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48%,35.19%,33.33%;而在对照组则分别为38.30%,46.81%,14.89%,IL-1B-511 C/C型能增加DU的患病危险,OR为3.05(95%CI为1.23~7.57),但按有无Hp感染进行分层后,则IL-1B-511 C/C只在有Hp感染时才有作用,OR为4.60(95%CI为1.40~15.12)。结论Hp感染时IL-1B-511 C/C能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病风险,机体的遗传基因与Hp共同影响Hp感染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和苦参碱(MT)对急性胆管消失综合征(AVBDS)的防治作用,为AVBDS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制备大鼠AVBDS模型。预防性给药,分别给大鼠ipGA,MT和地塞米松(DEX)(均10mg.kg-1),每12h给药1次,共4次,第2次给药后30min给予ANIT造模。治疗性给药,在造模后3或12h给予GA,MT或DEX,每12h给药1次,共2次。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ANIT模型组。所有动物在造模后36h进行胆排泄实验测定2h胆汁流量和胆汁中酮洛芬葡萄糖醛酸结合物(KPG)累计胆排泄率,随后观察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前给予DEX明显减轻胆管损伤,对肝细胞损伤无作用。造模后3h给予DEX不能减轻AVBDS,造模后12h给予DEX,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较模型组升高,并伴有严重的汇管区胆管消失和灶状肝细胞坏死。造模前、造模后3h分别给予GA或MT,均不同程度地改善ANIT诱导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GPT、碱性磷酸酶和γ-谷酰转移酶活性升高,以及胆汁流量及KPG胆汁累计排泄减少。造模后12h给予GA和MT,对ANIT所致肝损伤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在实验性AVBDS早期,GA和MT对AVBDS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DEX。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是指眼睑、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面颊肌肉的不自主抽搐而言.通常一侧发病,抽搐不休,令人焦躁不安,祖国医学谓"筋惕肉瞤",本病多因肝气郁结,肝血耗伤,筋脉失养,或风寒外袭,经脉闭阻,或风痰内阻,痰羁经络,经络失约,均可导致面肌惕动不安,罹患此病.笔者应用刺络加拔罐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频次电针对颈型颈椎病疗效、治疗后复发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3例。两组患者均施以电针治疗,A组连续治疗5次,B组治疗10次,均为1次/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颈椎病功能评分、随访12月期间的复发情况和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颈椎病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5次电针治疗后的VAS评分变化已趋于稳定,其10次后的VAS评分虽低于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颈椎病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5次电针治疗后,愿意继续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均表现出懈怠、消极等情况,均在研究人员的反复督促下完成治疗。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频次为5次的电针治疗已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相比之下,接受10次的电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