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9(human 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9,rh-BMP-9)基因治疗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rhBMP-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定量测定及Vbn Kossa's钙结节染色.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支架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PLGA上的粘附、生长情况.将转染与未转染rhBMP-9的MSCs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回植兔肌肉内,组织植入4周后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 菜流式细胞仪测定质粒转染率为34.15%.转染组MSCs的ALP活性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P<0.01),Von Kossa's钙结节染色比较转染细胞形成的钙结节明显大于未转染组.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见MSCS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生长良好.异位回植术后4周组织HE染色见肌肉内有新生骨基质分泌,成骨面积定量分析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能稳定转染Mscs,rhBMP-9能刺激MsCs的ALP活性增强,诱导钙结节形成,rhBMP-9基因转染的MSCs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其与PUGA支架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目前癌症仍是对人类健康最具威胁的重大疾病之一。尽管多种疗法已经被应用于临床,但多数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佳。近年来,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中,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催化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引发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随着生物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靶点,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生物纳米技术诱导铁死亡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对铁死亡和生物纳米技术交叉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概括。首先,对铁死亡与纳米制剂的研究背景以及基于铁死亡的纳米递药系统用于癌症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介绍和分析;其次,对基于纳米递药技术诱导铁死亡的策略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促进芬顿(Fenton)反应、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和抑制半胱氨酸-谷氨酸交换转运体(system Xc-)等;此外,还对基于生物纳米技术诱导铁死亡的联合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着重讨论了基于铁死亡的纳米制剂在癌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4.
靶向治疗是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晚期结直肠癌重要的治疗策略.贝伐单抗是首个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生存期.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血栓形成、出血.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安全,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5.
米爽  李明  刘传康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周进  曹光彪 《重庆医学》2012,41(31):3270-3272,3275
目的探讨三维CT在儿童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矫正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例儿童脊柱侧弯(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4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13例),术前采用俯卧位三维CT扫描,对椎弓根钉进针点进行三维定位,同时测量相应脊椎椎弓根松质骨宽度、进针长度,以及椎体内倾角、旋转角、矢状角,对手术置钉进行精确评估。术后三维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率并测量脊柱冠状位主弯Cobb′s角平均矫正度数。结果 55例儿童脊柱侧弯患儿共置入螺钉450枚,置钉准确率为98.22%;术前冠状位CT测量主弯Cobb′s角平均为62.3°(43.0°~108.6°),术后冠状位CT测量脊柱侧弯主弯Cobb′s角平均为16.5°(2.0°~60.7°)。结论应用三维CT扫描定位进针点,可指导术中准确安置椎弓根钉,有利于提高手术操作安全,减少人为的误差,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体检为重要预防保健措施,目的是对人体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旨在对疾病的预防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的流程与管理方能保证健康体检顺利进行.笔者现将体检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体检工作特点 1.1 季节性 受北方气候影响,个人体检及各单位体检多安排于每年3~6月、9月~次年1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油酸钠、壳聚糖和葡聚糖分别修饰的超顺磁性Fe3 O4纳米微粒(SPIONs)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评估其作为MRI对比剂的成像效果,为进一步优化MRI对比剂配方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激光衍射分析仪、透射电镜及振动磁强计对油酸钠、壳聚糖和葡聚糖修饰的SPIONs的结构、粒径分布和磁性性能表征进行观察.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油酸钠、壳聚糖或葡聚糖修饰的SPIONs,并于给药后10 min、30 min、60 min、3h和6h分别进行肝脏MRI扫描,观察三种SPIONs对肝脏T2弛豫时间的作用.结果:①激光衍射粒度分析、透射电镜和振荡磁强计检测结果显示,三种SPIONs粒子均匀度好,呈粒径10~20 nm的类球形结晶,均具有超顺磁性.②三种SPIONs注射后10 min,T2 WI显示大鼠肝脏的信号强度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壳聚糖SPIONs的作用更明显,与另外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种SPIONs注射后肝脏的T2值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在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组肝脏T2值下降最快,约30 min达最低峰值,达峰时间较另两组短(P<0.05).三组间肝脏T2峰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油酸钠、壳聚糖和葡聚糖修饰的SPIONs均能缩短肝脏的T2弛豫时间,引起磁共振信号的变化;其中壳聚糖SPIONs对降低T2 WI上肝脏信号的作用最明显,肝脏T2值达峰值时间最短,体内清除速率快,认为是较好的表面修饰材料.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硫酸链霉素-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streptomycin PELA micro-sphercs,spCSPM),研究此微球的特性,并对其在振荡磁场作用下体外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超顺磁Fe3O4壳聚糖纳米粒(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Fe3O4 nanospheres,spFCN),再用双乳化(W/O/W)溶剂蒸发法制备spCSPM。将spCSPM混合人兔血中形成血凝块,在37℃模拟体液中进行体外药物溶出试验,用振荡磁场干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硫酸链霉素的释放量。结果振荡磁场能够增加spCSPM血凝块中链霉素释放速率,与非磁性的壳聚糖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chitosail streptomycin PELA microsphercs,CSPM)相比,26d时使药物释放量提高3倍左右。结论spcSPM具有药物缓释功能,振荡磁场可重复性增加体系中药物的溶出,此体系药物缓释周期超过三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9(human 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9,rh-BMP-9)基因治疗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rhBMP-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定量测定及Vbn Kossa's钙结节染色.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支架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PLGA上的粘附、生长情况.将转染与未转染rhBMP-9的MSCs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回植兔肌肉内,组织植入4周后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 菜流式细胞仪测定质粒转染率为34.15%.转染组MSCs的ALP活性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P<0.01),Von Kossa's钙结节染色比较转染细胞形成的钙结节明显大于未转染组.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见MSCS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生长良好.异位回植术后4周组织HE染色见肌肉内有新生骨基质分泌,成骨面积定量分析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能稳定转染Mscs,rhBMP-9能刺激MsCs的ALP活性增强,诱导钙结节形成,rhBMP-9基因转染的MSCs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其与PUGA支架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动态变化,了解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aSAH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后3±1天、入院后6±1天、入院后9±1天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DC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CI组(48例)和非DCI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运用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NLR对DCI的预测效能及相关性。结果 DCI组在Hunt-Hess分级、WFNS分级、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DCI组,而DCI组在GCS评分低于非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非DCI组患者(P<0.05),并在发病后6±1天达到高峰,而淋巴细胞DCI组在入院后3±1天、6±1天、9±1天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DCI组(P<0.05),且在3±1天降至最低,组别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3±1天 NLR对于DCI的预测效能更大,控制相关混杂变量后,NLR的升高仍是DCI发生的预测因素(OR=11.103,95%CI:3.777~32.117)。结论 aSAH后NLR是动态变化的,其变化与DCI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