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4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52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69篇 |
内科学 | 157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423篇 |
预防医学 | 114篇 |
眼科学 | 63篇 |
药学 | 14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29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目的 评估咪喹莫特联合梅花针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的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紫外线诱导成瘤的40只SKH-l皮肤鳞癌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处理;梅花针组:每天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1次;咪喹莫特组:每天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为1.2 g/kg;联合组:先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止血后再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同前.各组小鼠连续治疗30 d.每日观察并拍照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形态学变化,每3d测量1次瘤体大小,比较4组瘤体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率变化.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比较4组瘤体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瘤体内干扰素(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2 mRNA表达.结果 联合组小鼠背部瘤体生长缓慢,部分小的瘤体有消退现象;对照组、梅花针组和咪喹莫特组瘤体一直在增长,但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治疗前,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05).治疗24d后,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6,P<0.05),LSD-t检验示,联合组瘤体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rank检验,4组小鼠生存率曲线分布不同(x2=8.32,P<0.05),联合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x2=4.62,P=0.03),而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与对照组、联合组比较,小鼠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梅花针组细胞异形性明显,排列密集,可见大量的肿瘤细胞,部分可见角化珠,咪喹莫特组肿瘤细胞少许死亡;联合组肿瘤细胞大量死亡,核异形不明显,角化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联合组IFN-α、IFN-β、IL-12、IL-1β及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梅花针组和咪喹莫特组(均P<0.05),咪喹莫特组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能有效增强咪喹莫特抗SKH-1小鼠皮肤鳞癌活性及免疫学效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鲜乌头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四川安州、北川、平武、青川、布拖和云南永胜、维西及陕西南郑8个种源乌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差异,为优质种源的选择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PFP(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0.04 mol/L醋酸铵溶液(三乙胺调pH为8.1)-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5 nm;进样量为20μL。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影响乌头中6个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源样品测定数据进行系统比较和评价。结果: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效果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不同种源地乌头母根、子根中6个成分含量及其含量总和有明显差异,海拔是影响乌头中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8个种源的样品中,来自北川地区的乌头指标性成分含量及综合评价得分均较好。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可为乌头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7月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在个性化治疗基础上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及时应用药物促进宫缩,补充血容量,控制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使产妇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平安顺利的出院。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与出血期间迅速止血,对于挽救产妇与新生儿的性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我院自1993—2002年共收治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8例,占同期硬膜外血肿的10%(482例);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病理有其独特性,在治疗和预后上与成人有相异之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5.
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性。方法: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大鼠胰岛,在含0.5%BSA、5.5或11.1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用含0.2%BSA、3.3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预培养胰岛30min,分别换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KRB缓冲液,培养1h,收集上清,RIA法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大鼠胰岛过夜培养后,在基础(3.3mmol/L)和高浓度(16.7mmol/L)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2.4±3.2)和(45.2±4.2)μU/ml/10islets/h;5.5mmol/L和11.1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12h和20h后,胰岛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16.7mmol/L和22.5mmol/L葡萄糖组(P<0.05);体外培养5d后,对高糖的反应性为(4.28±0.67)倍。结论: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可在(1~5)d内保持对葡萄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青藤碱(S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培养HUVECs。用TNF-α诱导HUVECs表达VCAM-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N(0.25、0.5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1.0×10-6 mol/L)进行干预,培养12 h后收获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VCAM-1表达。结果: TNF-α可诱导VCAM-1 mRNA和VCAM-1的表达。进行药物干预后,各干预组相对VCAM-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SN(1.0 mol/L)和SN(0.5 mol/L)干预组细胞表面VCAM-1表达下降(P<0.05)。SN(0.25 mol/L)和地塞米松(1.0×10-6 mol/L)干预组未显示对TNF-α 诱导的VCAM-1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 SN可抑制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HLA-A、B、DR、DQ表现型为纯合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PRA水平,并研究其与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间在我院登记等待首次肾移植的438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HLA、PRA情况以及其中1例PRA65的HLA纯合子患者肾移植效果进行分析。HLA基因分型采用PCR-SSP技术,PRA、抗体强度及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ELISA技术,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结果:438例患者中有HLA纯合子12例,杂合子426例;12例纯合子中PRA阳性者6例,阳性率50,平均HLA抗体强度为55,广泛致敏率达100;426例杂合子中PRA阳性者65例,阳性率15.26,平均HLA抗体强度为28,广泛致敏率为40;纯合子与杂合子之间的PRA阳性率、平均HLA抗体强度和广泛致敏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合子高PRA的风险大(OR=5.29,95CI:1.67~16.70);1例PRA65的纯合子患者术前经血浆置换、蛋白免疫吸附、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使PRA降低至阴性,在舒莱免疫诱导下行尸体肾移植术,供受者HLA抗原2个错配,术后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第3天开始PRA呈阳性并逐渐升高,伴随临床逐渐出现尿少、血压升高、移植肾区疼痛等排斥反应征象,血清肌酐逐渐升高,移植肾B超见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升高,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采用术前有效清除HLA抗体的所有方法再次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6天因移植物失功行移植肾切除。结论:HLA纯合子产生高PRA的风险大;文中1例PRA阳性的HLA纯合子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随后出现不可逆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的情况,提示近年来随着各种有效清除HLA抗体的治疗方法不断用于临床导致了抗体介导的延迟性超急排斥反应(AMDR)的出现从而使移植肾失功;高PRA患者行肾移植术需高度慎重,应尽可能避开受者PRA峰值时的全部抗体谱来选择供体。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及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情况,以便从分子水平找到糖尿病并发AD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5月龄双转基因痴呆症模型小鼠(APP/PS1双转基因小鼠)、ob/ob T2DM肥胖模型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老年斑(SP)、Aβ含量及Aβ代谢酶类的表达情况。结果 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均可见一定数量的SP;ob/ob小鼠大脑皮质内偶可见SP,而对照组未见SP。与对照小鼠相比,APP/PS1与ob/ob小鼠脑内Aβ40、Aβ4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APP/PS1小鼠脑内Aβ水平显著高于ob/ob小鼠(P0.05)。APP在APP/PS1小鼠脑内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小鼠;在ob/ob小鼠脑内的表达要强于对照小鼠(P0.05)。Aβ生成的关键酶BACE1在APP/PS1与ob/ob小鼠脑内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小鼠(P0.05),但其在APP/PS1小鼠脑内的表达要强于ob/ob小鼠(P0.05)。Aβ降解的关键酶IDE在APP/PS1与ob/ob小鼠脑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小鼠(P0.05),且在ob/ob小鼠脑内表达最低。结论 Aβ生成与降解的异常以及其异常聚集沉积不仅发生在早期AD脑内,同时也发生在T2DM脑内,提示Aβ过表达可能是促进2型糖尿病并发AD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中剂量组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10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饮用5%DSS溶液30 min...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