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随着耐药菌检出率的不断上升,传统抗生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药广泛应用于抗菌治疗中,不管是单味中药、复方中药还是中药单体都显示出一定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它们通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抑制外排泵以及消除耐药质粒等机制起到抗菌作用。本文介绍中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进展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近年来颈深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时治疗十分棘手,本文通过复杂病例的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再认识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例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86岁,其中大于50岁5例,小于50岁2例。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感染部位以咽旁隙(6例)多见,其次是下颌下间隙(5例)和气管前间隙(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其中5例颈侧切开包括2例颈胸联合切开引流,1例口内切开引流,1例经皮纵隔穿刺引流,1例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最常见并发症是低蛋白血症(4例),其次是下行坏死性纵隔炎(3例)。结论 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采用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析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髓芯干细胞植入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髋关节功能评分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排异反应、感染、假性囊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9~80岁)、36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15~69岁)和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76岁)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比较三组结果。结果伴眩晕组、不伴眩晕组、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2.11%(35/38)、44.44%(16/36)、35%(7/20),伴眩晕组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眩晕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伴眩晕组患者的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分别为34.21%(13/38)、23.68%(9/38)、55.26%(21/38)、65.79%(25/38)、60.53%(23/38);不伴眩晕组分别为19.44%(7/36)、13.89%(5/36)、25.00%(9/36)、27.78%(10/36)、22.22%(8/36),其中伴眩晕组的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不伴眩晕组(P=0.008、P=0.001、P=0.001);伴眩晕组三个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功能异常率最高(55.26%),球囊和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较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损伤更严重,且以后半规管功能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105.
我们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5年~1999年,我院共收治运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横断与短斜形锁骨骨折58例,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5岁~49岁,所有骨折因车祸或跌伤所致,均伴明显移位。骨折后1周内手术38例,2周内手术20例,其中2例为术后骨不连。  相似文献   
106.
<正>甘油激酶缺乏症(Glycerol kinase deficiency,GKD)是目前唯一一种生化缺陷已知的甘油代谢缺陷病,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复合型GKD是指涉及染色体Xp21区域不同大小片段基因的缺失所致,最常累及GKD、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这3个疾病的基因位点,因此复合型GKD又称为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1])。本病是  相似文献   
107.
患者龚某某,女,65岁,农民,住院号6529。因心包间皮瘤合并大量心包积液于1987年8月17日入院。入院后曾于8月18日、25日及9月1日三次在无菌操作下,由“A超”定位,明确进针方向及深度,先后顺利地行心包穿刺术,抽出血性液体分别为200ml,250ml、350ml,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然患者于9月5日晨因下床解大便两次,用力过度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呼吸急促,不能平卧,脉搏细数(103次/min),血压10.4/8.53kPa,心脏“A  相似文献   
108.
109.
罗彬  邱烈  黄琼 《重庆医学》2016,(6):843-845
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模式将原来按学科划分的独立课程或教学环节中的相关教学内容,按照器官系统这种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和合并,从整体“人”的观念出发,实现了机能与形态、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1].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开展了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模式教学改革,但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学中开展极少,本研究以呼吸系统为例探讨我校“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分析课程整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为高职高专医学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再同法复位,并限制体位.结果 56例患者中,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41例,潜伏期为2.5±1.3s,其中5例患者无明显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22.9±16.4s,2例持续时间≥60 s;诱发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15例,潜伏期为3.7±3.1s,眼震持续时间67.2±17.7s,其中2例持续时间≤60 s.41例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中39例1次复位成功,首次复位治疗成功率为95.12%(39/41),其中2例眼震持续时间>60 s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有2例复位不成功.1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中,2例在首次左右侧头训练时即见眼震转化为水平向地,3例在2~4次随访时转化为水平向地;眼震转化后再行平卧侧头试验表现为,转向起初眼震为水平背地较弱侧时,其水平向地性眼震更明显,且眼震速度明显增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过程中,翻滚复位法结合左右侧头训练及体位限制有助于复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