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从中药材连翘中分离制备连翘酯苷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连翘药材经水提醇沉淀后,经聚酰胺柱层析得粗提物,粗提物用RP-HPLC法分离制备连翘酯苷单体。结果 分离制备的连翘酯苷纯度可达98%。结论 该方法上样量大,操作简单,提取物纯度高,可用于连翘酯苷对照品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方对Wa株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腹泻的治疗作用,为深入研究开发葛根芩连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Wa株轮状病毒感染昆明小鼠乳鼠腹泻模型和空白对照模型,以葛根芩连方提取物0.78 g/kg进行干预治疗,比较用药前后Wa株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体征、腹泻率、腹泻程度、小肠及肺的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变化。结果葛根芩连方提取物0.78 g/kg能够降低乳鼠的腹泻率,减轻腹泻程度,改善感染乳鼠体征及小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葛根芩连方具有抗Wa株轮状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3.
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的含量差异,为方剂配伍的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麻黄-附子药对麻黄的有效成分去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及附子的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结果:药对及2种汤剂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附子药对主要药效成分在不同方剂中含量的差异与其临床应用相关,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研究穿心莲注射液工艺过程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以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来加强穿心莲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模拟穿心莲注射液生产工艺,并从中选取6个关键工艺作为监控点,利用UV-HPLC对其进行在线质量监测,追踪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以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计算转移率。结果: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以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总的转移率不同,总的转移率分别是56.3%,74.0%,42.5%;3种内酯在不同的生产工艺转移率亦不同,在活性炭回流脱色工艺中的损失最为严重,总内酯类成分转移率仅为75.2%。结论:将穿心莲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由从药材、中间体、制剂的静态控制变为对工艺过程的动态监控全方位的控制,可更准确地分析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节,为相关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为提高穿心莲注射液乃至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白花蛇舌草中总三萜酸的提取纯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白花蛇舌草中总三萜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三萜酸提取率为指标,选取乙醇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及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白花蛇舌草中总三萜酸的提取工艺;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筛选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总三萜酸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5 h。采用AB-8型大孔树脂,其纯化工艺为上样流速2 BV.h-1,上样液pH 5,上样液质量浓度0.25 g.L-1,洗脱剂pH 7,洗脱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速度2 BV.h-1。结论:优选的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推广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6.
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的抗炎作用,探讨抗炎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0.01 g·kg-1),麻黄-甘草药对组(22.4,11.2,5.6 gˉkg-1),每天1次,连续ig给药5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实验观察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前列腺素E2( 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肺组织TNF-α,IL-1β和丙二醛( MDA)含量,探讨抗炎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可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胸膜炎大鼠胸腔液渗出(P<0.01),抑制渗出液白细胞数量增多(P<0.01);22.4 g·kg-1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麻黄-甘草药对3个剂量组对淋巴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影响;麻黄-甘草药对(22.4,11.2 g·kg-1)抑制胸腔液PGE2,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药对22.4 g·kg-1能抑制肺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升高(P<0.01),11.2 g·kg-1能抑制肺组织IL-1β含量升高(P<0.01).结论:麻黄-甘草药对有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麻黄汤 ( HED)和单味麻黄 ( HE)中麻黄碱 ( ephedrine,E)、伪麻黄碱 ( pseudoephedrine,PE)在小鼠脑、肺、心、肝、肾的动态变化 ,探讨 HED配伍的意义。方法 用 GC- MS/ SIM法 ,HP- 5弹性石英毛细管( 2 5 m× 0 .2 mm) ,载气 He,无分流进样 ,柱初温 12 0℃ ,1min后以 10℃ / min升至 185℃ ,再以 30℃ / min升至2 4 5℃ ,保持 5 min,选择离子 ( SIM,m/ z=15 4 ,2 6 5 ) ,进样量 1μL。结果 建立了组织中 E、PE的测定方法。HED及 HE中 E、PE在各组织中的动力学变化不一致 ,且 HED、HE中 E或 PE在同一组织中的动力学参数亦不同。其中 E在脑、肺、肾的分布量是 HE>HED。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 ,适于 E、PE在组织中的含量测定。HED中桂枝、杏仁、甘草影响了 E、PE在小鼠组织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伍、配比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求麻黄-白术药对的化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麻黄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白术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黄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3∶2,3∶4,3∶8)3种比例配伍后,随着白术的配伍比例增大,水煎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白术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配伍后,麻黄-白术(3∶2,3∶4,3∶8)3个配比组水煎液中白术内I,Ⅱ,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麻黄与白术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方法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习惯,将麻黄水煎液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0,1.500,0.750g·ml-1)。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及探索活动的影响;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观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相比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麻黄水煎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表现为自主活动增加,修饰及嗅探次数减少。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大鼠进入高架十字桥开臂和旷场中心区域的次数和时间显著减少(P0.05)。以上3个剂量组的麻黄水煎液可明显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结论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