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中药复方小儿消炎栓,以总黄酮为技术指标,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对家兔进行栓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通过绘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曲线,称量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求得生物利用度EBA,达峰时tp,峰值Cmax等药动参数。  相似文献   
202.
中药剂型改革已有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探索,中医药界逐渐认识到在中药剂改过程中既要保持中药的本色,又要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重和吸收复方现代研究成果,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开发新剂型,提高中药的质量。一、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作指导,突出中医药特点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等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药性、七情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而设  相似文献   
203.
<正> 丁郁四神散系我们在总结丁香与郁金临床同用的基础上,经反复筛选研制而成的协定方。组成:丁香6~15克,郁金6~15克,川芎12~30克,山楂12~50克。共奏降逆温中,行气解郁,芳香化瘀之功。自1986年10月以来,我们运用本方治疗脾胃病79例,其中呃逆15例,噎膈9例,反胃2  相似文献   
204.
目的通过应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葛根芩连汤上清液和沉淀中异黄酮指纹图谱的方法,明确其上清液和沉淀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探讨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葛根素、大豆苷元用甲醇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葛根药材水煎液、葛根芩连汤上清液、沉淀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制成供试品溶液,采用三维高效液相谱对葛根芩连制剂进行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梯度洗脱,扫描波长为200~400 nm。结果在梯度洗脱条件下,葛根芩连汤上清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6个标识性共有峰,葛根芩连汤沉淀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4个标识性共有峰。但峰面积仅占上清液的8%(以葛根素计)。结论葛根芩连汤配伍产生的沉淀中亦有异黄酮类有效部位,但与上清液比较,含量较低。说明君药葛根中异黄酮类成分与方剂中的其他物质络合而产生沉淀,且该沉淀溶于二甲基亚砜。  相似文献   
205.
双黄连粉针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的化学成分,为明确双黄连粉针剂药效、毒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黄芩苷(baicalin,Ⅰ)、大黄酚(chrysophenol,Ⅱ)、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Ⅲ)、芦丁(rutin,Ⅳ)、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Ⅴ)和槲皮素(quercetin,Ⅵ)。结论除黄芩苷(baicalin,Ⅰ)、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Ⅲ)外,其它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06.
局部用辣椒碱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辣椒碱传递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剪切分散乳化均质机制备辣椒碱传递体,并对其大小与结构、包封率、释放度及体外皮肤渗透性进行评价。结果:辣椒碱传递体结构为小单室,平均粒径150.6 nm,当脂质含量为8%时,包封率为96.7%。体外累积释放量随接受液中乙醇含量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基质大鼠腹部皮肤体外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传递体>霜剂、混悬液。不同种类皮肤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小鼠大鼠人,人体皮肤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表皮膜真皮层、完整皮肤。结论:辣椒碱传递体包封率达到药典的规定(>80%),辣椒碱传递体的确可以增加辣椒碱的皮肤透过性,皮肤种类及皮肤的不同层次影响辣椒碱传递体的皮肤透过性。  相似文献   
20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粗品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黄芩苷粗品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便控制其质量。方法固定相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9∶51∶0.2),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黄芩苷粗品中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1.64%,RSD=1.75%(n=5),黄芩苷在0.102~1.020μg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苷粗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8.
麻黄汤及其效应成分对小鼠的发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麻黄汤及其效应成分对小鼠的发汗作用.方法: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发汗强度的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观察麻黄汤及其效应成分对小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汤及其所含效应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及桂皮醛对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均有扩张作用,且呈量-效关系.结论:麻黄碱、伪麻黄碱、桂皮醛是麻黄汤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但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不是单体效应成分作用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209.
目的研究麻黄汤及其拆方组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分析各含麻黄组其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用L8(27)正交设计法对麻黄汤进行拆方,各组灌胃给药50 m in后记录小鼠10 m in内自主活动次数,分别用单向方差和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麻黄汤各拆方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但各拆方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小鼠自主活动为指标,未能体现麻黄汤各拆方组间的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210.
目的:研究人体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后,麻黄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情况。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煎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尿液,采用GC-MS法测定麻黄汤煎液以及人体口服麻黄汤煎液后尿液中的各麻黄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口服麻黄汤煎液中含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NMP)4.38 mg,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NME)3.24 mg,麻黄碱(Ephedrine,E)97.45 mg,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26.15 mg,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6.16 mg。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24 h后,尿液中NMP,NME,E,PE和ME的平均排泄量分别为5.20,9.46,68.39,23.73和2.35 mg,其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18.84%,291.96%,70.18%,90.74%和38.10%。结论:E作为麻黄汤煎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服药后(0~24)h各时间段排泄最快,而ME排泄最慢。口服麻黄汤煎液后,除一小部分的ME以原形排泄外,NMP,NME,E和PE则主要以原形代谢,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