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麻黄汤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麻黄汤对血管的影响,了解麻黄汤发汗的生理基础,阐明配伍意义。方法:观察小鼠灌胃给予麻黄汤后,小鼠耳廓微循环细血管动,静脉管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麻黄汤具有扩张小鼠耳廓动脉和静脉的作用,加快血液流速的作用,增加皮肤血流量。单味麻黄具有收缩小鼠耳廓动脉和静脉的作用,单味桂枝具有扩张小鼠耳廓动脉和静脉的作用,二者表现出相反的作用,但二者都具有加快血液流速的作用。杏仁、甘草对耳廓微循环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麻黄汤促进发汗的生理基础可能在于其增加皮肤血流量。方中桂枝具有协同麻黄发汗的作用,一方面桂枝扩张血管,改善麻黄的缩血管作用,另一方面二者均加快血液流速,增加血容量,使有汗可发。这可能也是麻黄发汗须配桂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2.
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探讨方中诸药君臣佐使的地位,阐明麻黄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为发汗量的评价指标,观察麻黄汤给药后30min对小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汤组、麻黄加桂枝组、麻黄组、桂枝组、杏仁组、甘草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分别为(3.298±0.122)μm,(3.778±0.183)μm,(2.965±0.153)μm,(0.763±0.104)μm,(0.515±0.104)μm,(0.523±0.098)μm,(0.508±0.111)μm。其中麻黄加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麻黄、桂枝具有发汗作用,杏仁、甘草无发汗作用。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53.
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解热药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解热药效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 ,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 ,以 6h体温反应指数 (TRI6)及平均最大体温反应高度 (△T)为指标 ,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降低发热大鼠的TRI6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能增强黄芩的作用 ,黄连与炙甘草则拮抗。降低△T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增强黄芩的作用 ,炙甘草与黄连拮抗黄芩的作用。结论 :在葛根芩连汤的解热药效中 ,其最佳组合为黄芩、葛根。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方法检测:实验性AD大鼠脑内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7一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AD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升高抑制性氨基酸Gy和GABA的含量。结论 复方丹参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这可能是其防治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色谱条件:以ODS柱为分析柱,柱温为室温,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2∶8∶80),检测波长为250nm,外标法计算含量。理论塔板数以葛根素峰计算不低于2300。葛根素浓度在20~90μg/ml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6.8862x-2.2899;r=0.9999,平均回收率98.74%,RSD2.06%(n=4)。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龙胆粉针剂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退黄作用。方法以0.12% CCl4碳油溶液经腹腔注射小鼠,制备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以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分别测定模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α-萘异硫氰酸酯(ANIT)造成大鼠黄胆模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龙胆粉针剂10d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肝损伤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1,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黄疸模型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作用显著。结论龙胆粉针剂能拮抗四氯化碳所致化学性肝损伤并对免疫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白兰花为木兰科植物白兰花MicheliaalbaDC.的花。性温味苦辛,具止咳、化浊之功。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等。白兰花叶含生物碱、挥发油、酚类等化学成分,其挥发油成分(叶蒸溜水溶液)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率达81.9%〔1〕。白兰花浸膏可调配各种花香香精、化妆香精、香水等〔2〕。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白兰花植物资源,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白兰花的花和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且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并与DATABASE/NBS75K.L和DATABASE/GCDEVAL.L质谱库提供的标准精细质谱图对照鉴定了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8.
五虎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晓梅  刘欢欢  罗佳波 《中药材》2003,26(6):432-433
目的 :研究五虎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 :C18柱 (12 5× 4mm ,5μm) ;流动相 :甲醇 1%醋酸 (2 4∶76 ) ;理论塔板数以阿魏酸计不低于 15 0 0 ;检测波长 :313nm。结果 :阿魏酸含量的线性范围为 0 11~ 0 385 μg ,r=0 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 0 79% ,RSD =1 87%。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 ,专属性强 ,可用于五虎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9.
程国华  罗佳波 《中国药房》2005,16(10):736-738
目的:为汉防己甲素肺靶向聚乳酸(TET -PLA)微球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颈动脉取血方式,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的汉防己甲素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汉防己甲素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呈二房室模型,t1/2β为(286. 49±237. 55)min ,AUC为(810. 33±287 .49) (μg·min)/ml。结论:TET -PLA微球在兔体内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0.
麻黄汤发汗作用的神经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汤发汗作用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手术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观察麻黄汤给药30min后对大鼠左侧足趾皮肤汗腺的发汗作用。结果:通过左右两侧的对比,发现左侧足趾汗腺的发汗作用消失,而右侧足趾皮肤汗腺的发汗作用正常存在。结论:麻黄汤的发汗作用通过神经而起作用,如果切断坐骨神经,足趾的发汗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