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9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1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213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053篇 |
内科学 | 275篇 |
皮肤病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79篇 |
特种医学 | 1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58篇 |
综合类 | 1624篇 |
预防医学 | 617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738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572篇 |
肿瘤学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40篇 |
2010年 | 370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五维一体”慢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和(或)高血压(hypertension, HT)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怀柔区6个村DM和(或)HT患者181例,根据慢性病类型分为DM+HT组(89例)、HT组(92例)。随访6个月,比较“五维一体”慢病管理模式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blood glucose, BG)、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8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男59例,女122例;年龄42.1~91.9岁,平均(66.9±8.3)岁。DM+HT组平均年龄(66.8±8.4)岁,HT组平均年龄(67.0±8.3)岁。经“五维一体”慢病管理6个月后,DM+HT组的BMI、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低于基线水平[(26.00±3.95)kg/m2比(26.33±3.95)kg/m2、(67.92±10.07)kg比(68.79±10.19)kg、(7.26±1.02)%比(7.77±1.45)%],HT组SBP、DBP低于基线水平[(146...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短信息在糖尿病患者院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相同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接受电话随访,观察组利用计算机网络发送已编辑好的相应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与随访互动。于出院时、出院后1、3、6、12个月评价自我管理能力、代谢指标及血压。结果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均P<0.05);FBG、PBG 2h、HbA1c值及收缩压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各项指标中除收缩压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短信息随访用于患者出院后的连续性教育中,效果优于电话随访,有利于巩固住院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0~ 75岁,病程0.2 ~20年.创面面积:5cm×6.5cm~8cm×12.5c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创面先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对照组15例,常规换药处理后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结果] 29例患者皮瓣一期存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肌皮瓣质地良好,褥疮无复发,功能满意.试验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在瑞芬太尼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5 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瑞芬太尼组(R组)、纳洛酮组(N组)、纳洛酮+瑞芬太尼组(N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再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和NR组于缺血前15 min至再灌注30 min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S组、I/R组和N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N组和NR组于缺血前20 min及间隔55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纳洛酮0.3 mg/kg,S组,I/R组和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时采集股静脉血样和抽取膀胱尿样,用于测定血清Cr和BUN浓度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随后取肾组织,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并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4组血清Cr和BUN浓度、尿NAG和γ-GT水平及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其肾组织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损伤.与I/R组比较,R组血清Cr和BUN浓度,尿NAG和γ-GT水平及肾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其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而N组和NR组以上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似;与R组比较,N组和NR组血清Cr和BUN浓度、尿NAG和γ-GT水平及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结论 阿片受体介导了瑞芬太尼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施行的472例软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病例,筛选46例手术失败病例,记录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输尿管狭窄或扭曲因素19例(41.3%);肾盂输尿管与肾下盏漏斗部夹角过小11例(23.9%);未找到肾盏憩室结石开口4例(8.7%);肾内感染8例(17.4%);设备有关因素2例(4.3%);操作因素至输尿管损伤2例(4.3%).结论 术前留置1~2周双J管,充分抗感染治疗,常规行肾脏CT及IVU检查,术中留置安全导丝,操作轻柔,必要时经皮肾镜取石术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上尿路结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77.
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根据痔所在的部位不同分为3种,即内痔、外痔、混合痔。我科自2004~2008年共收治痔患者160例,现将痔的危害、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8.
银杏黄酮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 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银杏黄酮苷治疗组(DG组)。DM、DG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模成功后,DG组给予银杏黄酮苷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血糖、血浆内皮素-1(ET-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 重等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s-3)、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及肾脏 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相比,DG组ET-1、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5,P<0.01),肾脏肥大指数DG明显 降低(P<0.05);肾组织PAI-1表达DG组低于DM组(P<0.01),MMPs-3DG组则高于N组及DM组(P<0.01)。结 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受损及与之平行的尿蛋白排泄率、ET-1的增加,PAI-1表达 增强、MMPs-3表达下调。应用银杏黄酮苷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内皮素释放,使PAI-1的表达下 调,MMPs-3的表达上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86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认识膜性肾病的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检测,了解Treg在IMN患者外周血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膜性肾病患者8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选择2007年~2008年IMN患者10例,随机选取与IMN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结果:(1)86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IMN68例,占80%,4例患者随访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性膜性肾病18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4例,移植肾肾小球肾炎1例),占20%。(2)IMN免疫荧光以IgG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C1q沉积较IMN多(P〈0.05),并均存在HBsAg沉积,与IMN相比狼疮性肾炎C1q沉积明显增多,C4也多于IMN(P〈0.05)。(3)病理分期分布特点:Ⅱ期膜性肾病多见。(4)IMN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46±0.94)%,正常对照组为(6.54±1.0)%。结论:(1)根据病因分为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种,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中老年多发,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均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IMN发病率明显大于继发性膜性肾病。(2)免疫荧光检查:IMN以IgG及C3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均存在乙肝表面抗原,狼疮性肾炎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C1q沉积较特发性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0.05)。(3)IM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增多。 相似文献
80.
2008年7月,我们从1名脑外伤患者痰中连续3次分离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亚种( alcaligenes xylosoxidans subsp. xylosoxidans),此菌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