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12篇 |
内科学 | 5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185篇 |
预防医学 | 42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7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CRP、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AGP、CRP、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PC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PLT、PCT与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ESR、CRP、RF、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32.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清除毒物、抗氧化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及保护重要脏器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血必净治疗组死亡3例,死亡率25.0%,对照组死亡9例,死亡率75.0%,且治疗组脏器损害数、脏器损害程度均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减轻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633.
我院自1975~198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2250例,我们对其中450例重症出血热应用凉血化淤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50例中,男性332例,女性118例。以21~40岁者最多(82%),最小14岁,最大76岁。重型205例,危重型245例。二、实验室检查;(一)甲皱微循环观察:共观察320例,甲皱微循环障碍可发生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和少尿期,其频率分别为50.0%、100%、93.8%。至多尿期、恢复期渐趋正常。甲皱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34.
近年来在对学生进行体检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视力减退情况较为严重,并有随学年的增加其视力减退发生率亦逐渐增加的趋势。现将沛县部分学校的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和方法本文资料系该县15所中学和15所小学的健康体检资料,采用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远视力检查。2结果与分析2.1共检查了6807名中小学生共13614只眼,患有各类视力减退者834只眼,占总眼数的6.13%,其中近视712只眼,占5.3%,远视98只眼,占0.72%,从视力减退构成情况看,近视患病712只眼,占85.37%,远视患病98只眼,占11.75%,其它24只眼,占2.88%。结果… 相似文献
635.
军队医学科研设备综合效益缺乏全程系统的评价与监控。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军队医学科研设备管理与使用的现状,探讨了建立军队医学科研设备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36.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10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证候分布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2例AS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中药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分析发现湿热痹阻证(81例)最常见,其次是肝肾亏虚证(21例),分别占79.41%、20.59%。2.这两种证型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湿热痹阻证的白细胞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血沉(ESR)高于肝肾亏虚证(P〈0.05或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免疫球蛋白A、血沉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补体C3与抗"O"(ASO)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CRP)与ASO呈正相关,ESR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4.AS患者两证型中药使用频数统计发现:湿热痹阻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蒲公英、蛇舌草、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猪苓、车前草、桃仁、红花;肝肾亏虚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桑寄生、杜仲、狗脊、薏苡仁、白术、陈皮、茯苓、猪苓、丹参、桃仁。结论:AS患者中医证型实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型为主;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CRP与ASO,ESR与PLT等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7.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周围环境和(或)自身旋转、直线运动感、不稳定或头重脚轻感;是一种运动性幻觉或错觉,或认为眩晕是平衡障碍在患者大脑皮层内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除神经内科外,还涉及到内科、耳鼻咽喉科疾病及骨科的疾病.如何根据常见的眩晕病因及临床特征快速进行筛选及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收集2010年4月~2013年3月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232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眩晕性疾病的常见病因的理解及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38.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技术的可重复性。方法 8例健康成年人在2台同一机型的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3次全脑3DASL序列扫描,在1号扫描仪上进行第1次和第3次扫描,在2号扫描仪上进行第2次扫描,三次扫描间隔时间均为10~15天。每次扫描两次3DASL序列,标记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 time,PLD)分别选择1.5s和2.5s。对3D结构像进行听皮层结构分割,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并提取听皮层CBF值。对于3次测量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Bland-Altman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皮层CBF值在51~61ml/min/100g(PLD=1.5s)和43~54ml/min/100g之间(PLD=2.5s)。第1次与第2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50,PLD为2.5s时为0.76;第2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3,PLD为2.5s时为0.89;第1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5,PLD为2.5s时为0.88。Bland-Altman图显示PLD为2.5s数据的分布范围比PLD为1.5s有明显的缩小。结论 3D-ASL序列可以进行听皮层CBF值测量,PLD较长时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听皮层血流灌注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639.
目的 研究氯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浙江天台中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3个月;有糖尿病患者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MG。对比2组患者的排卵情况(卵巢体积、优质卵泡数和窦卵泡数目)、内分泌指标睾酮(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妊娠情况(妊娠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8.39±0.74比11.01±1.08;7.23±0.76比9.44±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优质卵泡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SH、T和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率为3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氯米芬联合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40.
背景:现有方法将外源分子如DNA导入到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科学研究的效率普遍较低,如何优化现有条件,提高转染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传代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系H9转染效率的影响,优化胚胎干细胞转染条件。方法:人胚胎干细胞系H9分别采用小克隆传代法和单细胞传代法进行传代,传代后继续培养细胞48 h,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pAdTrack-AKT1荧光质粒2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质粒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胚胎干细胞的转染效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AKT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单细胞传代组表达荧光质粒的细胞数量更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细胞传代法的转染效率[(47.18±2.00)%]高于小克隆传代法的转染效率[(19.52±0.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单细胞传代组转染后AK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小克隆传代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结果表明,采用单细胞传代法,增加细胞与转染试剂脂质体的接触面积可提高人胚胎干细胞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