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行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104例、糖耐量减低组87例、糖尿病组174例、糖代谢正常组12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组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36、1.47、1.52、0.70,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病变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178例为ACS组,6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双支病变组65例、三支病变组5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组、Gensini 评分20 ~40组、Gensini评分>40组.对于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6)μmol/L比(8±4) μmol/L] (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组[(23±5)μmol/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21±4)μmol/L]及单支病变组[(18 ±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组[(25±6) μmol/L]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20~ 40组[(21 ±4)μmol/L]及Gensini评分<20组[(1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不同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咏搏波速度水平分为正常组与增高组,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并进行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组冠状动脉正常及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速度增高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发生率高于脉搏波速度正常组(P<0.05);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期检查脉搏波速度有利于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降低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对连续入选的6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90 m L·min-1·1.73m-2)轻度降低(60~89 m L·min-1·1.73m-2)、中度降低(30~59 m L·min-1·1.73m-2)和重度降低(29 m L·min-1·1.73m-2)四组,分析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肾功能降低组(e GFR90 m L·min-1·1.73m-2)较肾功能正常组年龄偏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降低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5%、25.8%、45.6%及44.4%,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肾功能降低而呈逐渐增高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肾功能降低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4,95%CI:1.445~3.423,P0.001)。结论:肾功能降低ACS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肾功能降低越显著,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肾功能降低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瘢痕组织的肌纤维细胞在离体情况下的增殖率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水平。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前降支结扎术后存活12h以上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和合用组,用药14d后分离培养梗死区肌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前后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法检测培养液中TGF-β1浓度。结果:AMI后梗死区肌纤维细胞具有极高的增殖活性。合用组SPF/PI低于对照组,而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合用组培养液中TGF-β1浓度低于对照组和卡托普利组。各组肌纤维细胞对AngⅡ刺激的反应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早期在有效剂量卡托普利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更强抑制梗死区肌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长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冠心病(CH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非糖尿病患者826例,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冠心病患者531例,非冠心病患者295例。826例对象按1985-1997年[1]WHO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6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52例、糖耐量受损(IGT)组307例。531例冠心病患者进一步分组为:血糖正常。组208例;IFG1组t02例;IGT1组221例。结果:①IFG、IGT组CHD发生率分别为67.1%和72.0%,较血糖正常组(56.7%)显著增高(P〈0.05~〈0.01)。②IFG1、IGT1组与血糖正常1组比较在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各方面都有显著差异(P〈0.05~〈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IGT、IF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是CHD独立危险因素(OR=-0.302~1.738,P〈0.05~〈0.01)。④IGT、HbAlc、SBP、HDL—C与CHD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0.722~0.350,P〈O.05~〈0.01)。结论:IFG、IGT阶段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加,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程度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老年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至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40例。用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 PW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F PWV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可以改善高血压伴MS的老年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替米沙坦的作用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mfat-1小鼠高脂饮食后血清胆固醇水平、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效率的改变及相关机制。方法 mfat-1小鼠及C57BL/6小鼠各12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心脏取血并取肝脏组织,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肝脏膜脂质内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α-亚麻酸(ALA)、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及血浆中总胆固醇、胆固醇合成标志物(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及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β-谷固醇、豆固醇)水平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肝脏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肝脏膜脂质内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70比6.04,P<0.01),血浆中胆固醇合成标志物角鲨烯、2,4-脱氢胆甾烷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3±0.17比1.24±0.36,3.89±0.54比6.57±1.06,P<0.05),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79.76±22.37比443.98±27.99, P<0.01);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β-谷固醇和豆固醇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10±2.28比21.24±2.96、1.07±0.18比1.76±0.43、28.78±5.60比42.30±5.81,P<0.01);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91±0.07比1.16±0.85,P<0.01)。结论 mfat-1小鼠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及吸收两种途径降低体内总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49.
急性心肌梗塞后行运动试验检查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我们通过对41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于出院前行踏车运动试验检查发现:(1)运动耐量≤4METs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2)运动中收缩压无相应的增加、甚至下降,是预后不良的相标。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事件中,最大负荷时收缩压与安静时比较升高幅度是13±13mmHg,无心血管事件收缩压增高幅度是26±15mmHg,有明显差别(P<0.05)。(3)运动中ST段缺血型压低、运动总时间、运动中最大心率、血压与比率乘积对预后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0.
急性心肌梗塞后行运动试验检查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我们通过对41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出院前行踏车运动试验检查发规:(1)运动耐量≤4METs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2)运动中收缩压无相应的增加、甚至下降,是预后不良的指标。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事件者中,最大负荷时收缩压与安静时比较升高幅度是13±13mmHg,无心血管事件者收缩压增高幅度是26±15mmHg,有明显差别(P<0.05)。(3)运动中ST段缺血型压低、运动总时间、运动中最大心率、血压与比率乘积对预后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