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4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841篇
耳鼻咽喉   367篇
儿科学   236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2791篇
内科学   1691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6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04篇
综合类   5308篇
预防医学   2391篇
眼科学   172篇
药学   1971篇
  14篇
中国医学   2171篇
肿瘤学   68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092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932篇
  2004年   935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750篇
  2001年   661篇
  2000年   68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94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100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6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表现与头颅CT特点。方法对5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HI时部分患者病情再度加重,且以头痛频度最高,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根据头颅CT表现可分为非血肿型和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I的可靠手段。对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须定期头颅CT检查,以及时发现本病,争取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经尿道电切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电切术及开放性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各项指标比较。结果电切术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合并症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复发率电切组与开放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膀胱肿瘤临床分期在Ta-T2期是经尿道电切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993.
崔金海应用大黄治疗急性中风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运用大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尚有“泻诸实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痞满”功效。现代大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994.
腰痛定对大鼠髓核自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腰痛定对大鼠髓核自体免疫异常改变的影响,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手术将成年大鼠尾椎髓核移植于耳后部皮下组织中,造成局部免疫炎性反应.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腰痛定组、腰腿痛丸组,后两组经灌胃给药,每天1次;测定术后7天、21天血液中IgG、IgM的变化,并观察移植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术后7天,腰痛定组、腰腿痛丸组血液中IgG、IgM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2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术后7天、21天,腰痛定组血液中IgG、IgM与腰腿痛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腰痛定组、腰腿痛丸组、模型组血液中IgG、Ig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术后7天、21天病理切片显示,腰痛定组、腰腿痛丸组移植组织局部免疫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腰痛定对大鼠髓核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寄生虫感染为其常见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脑卒中,危及生命。在诊疗过程中,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积极寻找脑卒中病因,注意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发脑卒中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本文通过回顾1例肝吸虫感染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以急性脑卒中(分水岭梗死)为表现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鉴别,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继发于寄生虫感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脑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方法问题,系统梳理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从影响因素分析、流程管理、结果评价、预测判断、决策预防5个层面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医疗保障、卫生管理、产业发展六大应用领域进行划分,按照目标层、数据类型层、分析方法及工具层和应用层4个部分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方法体系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不同提取物护肝、抗氧化作用,筛查山沉香具有护肝、抗氧化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以浓度为95%乙醇回流提取山沉香粉末浓缩得到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分散制成混悬液后按极性从小到大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按比例1∶3萃取,减压浓缩干燥后称质量用于药效学实验。将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模型组(CCl4-花生油)、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山沉香乙醇部位提取物组、山沉香石油醚部位提取物组、山沉香乙醚部位提取物组、山沉香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组、山沉香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 mL·kg^-1的剂量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7 d。最后一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注射0.1%CCl4-花生油(20 mL·kg^-1)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花生油。12 h后观察小鼠的毛色及活动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外观、切片病理特征及对其进行Ishak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型偏瘦,毛发黯淡无光且较稀疏,灵活度下降,容易聚堆;血清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匀浆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GPx和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外观呈暗棕色,体积增大;病理切片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肝索肝窦排列不整齐Ishak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沉香乙醇提取物组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毛色光泽,体型较为丰满;血清ALT、AST含量明显降低(P<0.01);山沉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肝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GPx(P<0.01)和SOD(P<0.05)含量明显升高;且该组肝组织形态外观与空白组接近,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Ishak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蒙药山沉香具有护肝作用,而且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来保护肝脏,山沉香95%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是其护肝、抗氧化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传统炎性标志物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和妇产科确诊的130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CP组,其中,初产妇为86例,经产妇为44例.根据ICP严重程度,进一步将其分为重度ICP亚组(n=29)和轻度ICP...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住院病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方法 对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02年1~12月从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托普细菌生化鉴定板(24K-GNB-3型)以及HZ-定量细菌药敏测定板(GNB-3)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2002年1~12月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02株,其耐药性分析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0),除对头孢唑啉天然耐药外,耐药率最高为头孢呋新、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75.6%~77.8%),大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仍为临床最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肝组织中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变化,探讨人肝干细胞的来源、分化与迁移规律.方法: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4~35周龄胚胎肝组织中几种细胞的肝胆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kit)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FP阳性表达始于4周龄胚胎肝,至16~24周龄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仅部分胆管板和少数界板细胞阳性;GST-π阳性表达始于6周龄后的胚胎肝肝索细胞和8周龄后胆管板细胞,但26周龄后仅部分胆管板细胞及少数界板细胞阳性.CK19在6~11周龄肝索细胞内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但胆管板细胞始终阳性;CK7仅限于14周龄之后的胆管板细胞和胆管上皮内表达.8周龄胚胎肝胆管板中开始可见CD34和c-kit阳性细胞,肝索和门静脉附近间充质内也可见少数表达CD34和c-kit的单个核细胞;但21周龄后CD34和c-kit阳性细胞仅见于胆管板及汇管区间充质内而肝索内少见.结论:4~16周龄胚胎肝细胞主要由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组成;16周龄胚胎肝内大部分肝索细胞开始表现出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特点,而作为未来Hering管细胞来源的胆管板则仍含有肝干细胞;胚胎肝内部分肝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造血系统;这些与前期研究提出的"肝流域假设"中涉及肝干细胞所在及来源的假设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