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探讨应用多普勒获取左室射血时间与二尖瓣返流持续时间比值评价左室收缩功能。47例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返流者,根据返流大小分为轻、重度返流者。结果表明:应用多普勒获取校正LVET/MR-d比值与超声心动图双平面面积-长度Simpson法估测LVEF在全部受检者及轻、重度返流组分别存在较好相关性(r=0.65、SEE17%;r=0.80SEE9%;r=0.68SEE19%),同时根据校正LVET/MR-d比值估测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存在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因此用校正LVET/MR-d比值可用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分别将Dil标记的1×106个细胞悬液400μl或等量L-DMEM培养基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梗死灶边缘,于建模前、建模后2周、细胞移植后2、4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同时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细胞移植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建模前、建模后2周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0.08vs.0.71±0.04,0.56±0.11vs.0.55±0.09;0.35±0.06vs.0.35±0.04,0.24±0.08vs.0.23±0.03,P>0.05),细胞移植后2、4周MSCs组LVEF、LVF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1±0.05vs.0.60±0.05,0.72±0.07vs.0.62±0.08;0.34±0.03vs.0.29±0.01,0.35±0.06vs.0.27±0.05,P<0.05);病理学检查见自体MSCs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表达肌细胞特异性标志,并且能显著增加瘢痕区毛细血管密度(38.6±7.6/mm2vs.21.4±3.9/mm2,P<0.05),心肌声学造影亦显示梗死局部血流灌注MSCs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自体MSCs移植缺血心肌中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3.
老年人单纯性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章仁品,罗福成,陈训,秦虹,徐蕾岚关键词高血压;心脏收缩期;功能;结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4.1高血压病人常发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肥厚。而左室舒张功能常在左室结构发生改...  相似文献   
54.
患者,女,39岁。因重度贫血、频繁呕吐、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收住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经股动脉穿刺急性血液透析未成,后行桡动脉穿刺。1周后,股动脉穿刺处形成血肿,行彩超检查,二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监测烧伤犬早期左肾动脉(LRA)及左颈总动脉(LCC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CDUS测量人工致30%Ⅲ度烧伤前后实验犬LRA、LCCA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烧伤后5分钟内LCCA管径、Vmax、Vmin、Vmean减低、PI、RI增加,LRAVmax、Vmin、Vmean及血流速度积分(VTI)减低,PI、RI增加,与烧伤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P<0.001).结论CDUS可无创监测烧伤犬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烧伤抢救提供一种无创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多普勒超声测舒张早期室内充盈减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普勒测量正常人及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在左室内的改变,以估测此种改变对判断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正常组二尖瓣及瓣下1cm、2cm、3cm处心室内不同部位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0、E1、E2、E3)及各点与瓣尖速度比值(E1/E0、E2/E0、E3/E0)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A/E>1、器质性房颤及A/E<1“假性正常化”分组中一般E2开始降低,E3显著降低E3/E0比值与E1/E0比较存在差异(P值<0.05;P值<0.01)。同时E3速度及E3/E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作者认为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室血流充盈减射可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后及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至大鼠心肌梗死区域,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情况,分析其对缺血心肌细胞修复重建能力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安徽省干细胞研究和治疗中心完成。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5-杂氮胞苷诱导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对照组,10只/组。均于左心耳下缘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认为结扎成功。2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第3代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5-杂氮胞苷诱导组注射经5-杂氮胞苷诱导24h的第3代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2.5×107个/400μL,对照组仅注射400μL L-DMEM培养基。分别在术前、移植前、移植后2,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同时利用心肌声学造影观察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细胞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于普通显微镜下记数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9只、5-杂氮胞苷诱导组9只、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对照组6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余动物因造模死亡未能完成整个实验。①超声心动检查发现术前、细胞移植前4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后2,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5-杂氮胞苷诱导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明显升高[对照组:(60.4±5.1)%,(62.4±7.8)%;(28.8±1.4)%,(27.2±5.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70.8±4.6)%,(70.4±6.1)%;(33.8±3.4)%,(33.9±3.5)%;5-杂氮胞苷诱导组:(71.7±6.8)%,(70.3±5.8)%;(34.7±5.7)%,(35.5±6.3)%,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心肌声学造影见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明显。②细胞移植术后8周,所有细胞移植组均见Dil阳性移植细胞存活,并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5-杂氮胞苷诱导组Dil阳性细胞出现具有典型横纹和肌小节样结构的心肌样细胞,各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8.6±7.6)/mm2,(32.9±5.7)/mm2,(38.5±2.0)/mm2,(21.4±3.9)/mm2,P<0.05],各移植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①体外纯化培养与经5-杂氮胞苷诱导24h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8周后均存活于梗死心肌中,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移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局部血流灌注。②5-杂氮胞苷有助于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59.
近年众多超声工作者利用心肌纤维走向的基础研究结果 ,探讨沿心肌长轴测量房室平面位移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即房室平面位移法 (房室环位移 ) ,补充了传统方法学评价心脏功能的某些不足 ,现将此方面研究现状加以综述。一、房室平面生理功能长期以来 ,评价心脏功能系基于心脏环形纤维的作用结果 ,即心脏短轴的缩短。沿心轴长轴方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瓣环的运动 ,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969年 ,Streeter等[1 ]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明确提出纵行纤维与环行纤维在心脏的收缩功能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以后解剖学和组织学工作者对心脏左室…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2007年5月共对472例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共611足行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472例患者中男177例,女295例;年龄20~71岁(平均53.4岁);体态肥胖者176例、正常者279例、瘦弱者17例.单足发病者285例、双足发病者187例,病程6个月~20年(中位数12个月).对病程大于6个月、VAS(Visual Analog Scale)值≥6、B超检查提示有跖腱膜跟骨附着部明显增厚等跖腱膜炎表现的611足行手术治疗.术前VAS值为6~10分(平均8.4分).术后有376例患者获得长期随防,随防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4个月).[结果]术后VAS值为0者有349例(占92.8%);VAS值为1~2者有27例(7.2%).术后达最佳疗效所需要的时间为7 d~6个月,其中术后达最佳疗效所需要的时间为7~14 d者有302例(80.3%),为2~3个月者有56例(14.9%),为4~6个月者有18例(4.8%).所有病人均无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损伤;均无切口感染;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