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21.
目的 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方法 在石英毛细管(50.0 cm×75 μm)中,以75 mmol·L-1醋酸铵-0.1%冰醋酸甲醇溶液为电泳介质,运行电压15 kV,柱温25 ℃,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巴马汀和药根碱分别在1.99~99.5 mg·L-1(r2=0.998 5)和2.26~113 mg·L-1(r2=0.998 5)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RSD=4.2%)和100.9%(RSD=3.5%).结论 本实验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金果榄等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2.
药物分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证明一测多评法用于复方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以银黄制剂为研究对象,建立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黄芩苷(baicalin)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比较。结果 黄酮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20,f 274 nm黄芩素/黄芩苷=1.62,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68。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个新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银黄制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4.
RP—HPLC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0~10min,10%B;10~20min,10%B→27%B;20~30min,27%B→35%B],流速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nm(葛根素),281nm(丹参素和原儿茶醛),323nm(阿魏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浓度分别在0.745~149,1.79~357,1.58~315,0.775~155μ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各组分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2%~101%之间,RSD均小于3.2%(n=18);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1.5%(n=6);通脉口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23.9±0.2)mg·支^-1、(3.58±0.02)mg·支^-1、(39.0±0.1)mg·支^-1和(1.29±0.02)mg·支^-1。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反映通脉口服液中各味药的质量,适用于通脉口服液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30例和正常人25例血清,衍生化后采用GC-MS分析其氨基酸、脂肪酸、糖类、有机酸等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结果:该方法的进样精密度、日内精密度RSD均<14.4%,线性良好(r2>0.9905),回收率在80.7%~118.0%之间(RSD<12.0%),样品在室温24 h内稳定,冻融稳定性良好(冻融3次后样品之间RSD<14.6%).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丙氨酸、草酸和谷氨酰胺的发生频率分别为96.7%、100%和93.3%,这可能是潜在的代谢肿瘤标记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RP-HPLC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4种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苦黄注射液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4种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汉邦LichrospherC18柱 ,流动相组成为A :1%醋酸水溶液 ,B :含 1%醋酸的80%乙腈水溶液 ,梯度洗脱 ,流速 0.8mL·min-1,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4nm ,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苦黄注射液中 4种蒽醌类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大黄酸 98.9%、大黄素 100.5 %、大黄酚 102.5 %和大黄素甲醚 99.0 % ,线性范围分别为大黄酸 0.0875~175 μg ,大黄素 0.0825~165μg ,大黄酚 0.15 9~ 3.17μg和大黄素甲醚 0.0525~1.05μg。 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 ,重现性好 ,结果稳定 ,适合于苦黄注射液中这 4种蒽醌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鲁裕玉  沈朋  王丽君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223-1223
巨淋巴结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 ,是一种病因不明和少见的良性疾病。首先由Castleman报道[1] ,故又称Castleman病 (CD)。Keller等将本病的组织学表现分为透明血管 (HV)型和浆细胞 (PC)型 ,而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局灶性CD(L)和多中心性CD(M)。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患者男 ,10岁 ,因“发现颏下肿块 4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8月入院。体格检查 :颈前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扪及一约 2cm× 2cm大小肿块 ,中等硬度 ,伸舌运动时肿块位置无变化 ,余无殊。B超提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甲状腺正常…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K562/A细胞中阿霉素转运动力学参数与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维拉帕米等7种多药耐药逆转剂作用于耐药的肿瘤细胞,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细胞内外阿霉素浓度变化,建立K562/A细胞药物转运动力学模型;同时应用MTT法测定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得到逆转倍数RI,进而研究RI与转运动力学参数R的相关性。结果RI与1/(R+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545。结论动力学参数可以用来筛选MDR逆转剂和评价逆转剂的逆转效果。  相似文献   
30.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