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正>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不断上升,老年人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按照整体护理模式的观念来看——人是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疾病的治疗不只是生理的治疗,心理护理也显  相似文献   
62.
绝经妇女绝经后年限及年龄与骨量丢失率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的绝经年限及年龄与骨量丢失率关系。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67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67例绝经后妇女中,以绝经1-5年期间和40-45岁时各部位骨密度作为基线值比较,绝经已超过35年或年龄大于80岁时各部位骨密度最低。其中按绝经年限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华氏三角区在绝经后6-10年间和超过35年时丢失速度最快;按年龄腰椎在56-65岁、股骨颈和华氏三角区在61-65岁、大转子在71-75岁及各部位大于80岁时丢失速度最快。结论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及年龄增加,腰椎、股骨颈、粗隆、华氏三角区骨量丢失增加。绝经年限及年龄不同,各部位丢失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63.
Visfatin was expressed in rat anti mouse islets,as well as in MIN6 cells. The visfatin expression was affected by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environmental glucose (5.5 and 33.3 mmoL/L) and palmitate(0.5 mmol/L). As compared with low-level glucose medium (5.5 mmol/L, 1.0±0.11) , visfatin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media with high glucose and palmitate (1.32 ±0. 18, 1. 33±0. 15,1.72±0.27, all P<0. 05).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visfatin seems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相似文献   
64.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较高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生活在32个社区的全部60岁以上老年人12000名,逐户、逐人调查,包括查询个人医疗档案和门诊病史。漏检率控制<7%,并与8年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97~1998年间,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为15.92%,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0.1%(男15.58%,女23.45%),农村老年人总患病率为8.83%(男7.04%,女9.81%)。与1989~1990年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比较,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较8年前的15.57%仅增加了0.35%,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增加了3.6%(男3.3%,女3.9%),农村地区增加了1.9%(男3.4%,女1%)。骨折患病率在≥75岁时与增龄关系密切。骨折部位在老年期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以前臂远端为多见。老年期男性以髋部骨折略多,女性以前臂远端、髋部和前臂远端为主,在农村男性老人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骨折无专一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发病率1990~1997年间基本稳定在250/10万左右。结论上海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在8年有明显增高,应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65.
Visfatin was expressed in rat anti mouse islets,as well as in MIN6 cells. The visfatin expression was affected by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environmental glucose (5.5 and 33.3 mmoL/L) and palmitate(0.5 mmol/L). As compared with low-level glucose medium (5.5 mmol/L, 1.0±0.11) , visfatin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media with high glucose and palmitate (1.32 ±0. 18, 1. 33±0. 15,1.72±0.27, all P<0. 05).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visfatin seems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围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前组、诱导时组、诱导后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诱导前组、诱导时组及诱导后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同时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泵注完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药物干预情况。结果 T2时,各组患者的SBP、DBP均明显降低,T3时,各组患者的SBP、DBP均明显升高,T4~T6时,各组SBP、DBP逐渐下降。T2时,组间比较,诱导时组SBP,D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诱导前组SBP、DBP明显高于诱导后组和对照组。T6时,诱导后组的SBP、D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诱导前组和诱导时组SBP、DBP明显高于对照组。T8时,对照组SBP、DBP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T1时,诱导前组心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T5~T8时间点,对照组患者HR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诱导前组,诱导时组与诱导后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麻醉诱导造成的血压和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679名年龄为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以及弯曲系数(BR)。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Spearman(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部分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CSA和ACT在31~40岁达峰值,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后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脂肪量随年龄的增加上升。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3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BR具有相关性;全身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CSA均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负相关;全身脂肪对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的CSA、ACT以及BR影响不一致。青年组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呈微弱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增龄,躯干部位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影响始终显著大于四肢部位肌肉量。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强,肌肉含量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也明显相关;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四肢肌肉量,具有空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68.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社区老年人中,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对低骨量者,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延缓骨量丢失速度,国内较少文献报道。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方法 2014年7—9月将上海市周家桥社区管理的401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6.99 mmol/L〕合并低骨量〔-2.50.05),骨转换指标、除TC外的生化指标、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试验组BMDL1~4、BMD股骨颈及BMD髋部的变化量分别为(0.029±0.002)、0.024(0.012,0.040)、(0.026±0.017)g/cm2,均大于对照组的(0.007±0.001)、0.009(0.003,0.015)、(0.007±0.006)g/cm2(P<0.001);试验组β-CTX、PINP变化量分别为(-0.151±0.087)、(-17.57±16.89)μg/L,均小于对照组的(-0.020±0.017)、(-3.48±6.29)μg/L(P<0.001);试验组CK变化量为0.17(0.11,0.18)U/L,大于对照组的-0.01(-0.02,0.01)U/L(P<0.001);试验组AST变化量为(1.20±0.31)U/L,大于对照组的(1.07±0.31)U/L(P<0.001);试验组TC变化量为(-2.68±0.10) mmol/L,大于对照组的(-0.25±0.00)mmol/L(P<0.001);试验组左、右握力变化量分别为(-1.99±1.34)、(-2.28±1.26)kg,大于对照组的(1.18±1.77)、(1.10±1.80)kg(P<0.001)。他汀类药物干预后,试验组左、右手握力与CK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050,P=0.480;r=-0.105,P=0.141);左、右手握力与TC之间呈正相关(r=0.302,P<0.001;r=0.462,P<0.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缓增龄性骨丢失,提高BMD,抑制骨转换;但使上肢肌力明显降低。建议服用阿托伐他汀的老年人应加强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1年结局并探讨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能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0年1月~12月因髋部骨折住院并施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34例(年龄≥60岁),通过病史查阅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髋部骨折类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BMI、血浆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主要伴发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老年人占髋部骨折总数92.36%(278/301),女性多于男性。(2)术前身体状况多处于ASA Ⅱ~Ⅲ级之间,认知功能多在正常或轻度减退,心功能多在NYHA Ⅰ~Ⅱ级;术前主要营养指标均处于正常值低限;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是常见伴发疾病。(3)术后30d及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2.99%和13.68%;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及无改善的患者各占64.32%,25.55%和10.13%;骨折类型、骨折前患者BMI、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及术前身体状况对手术效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充分进行多学科评估和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及麻醉方式,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与无骨折人群的骨密度及骨强度指标,分析导致骨折的可能危险㈥素,寻找预防骨折发生的可靠指标,方法分别将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及65例未发生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存其人院后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测定其骨密度,随后应用髋关节结构分析软件(HSA)计算所有患者的骨强度指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校正年龄后两组间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密度BMD值以及骨强度指标中的横截面转动惯量、截面模量Z值、屈曲比率、皮质骨厚度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髋关节辅线长度P=0.021,其余各项指标p值均=0.000),而股骨颈干角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继续加入相应部位骨密度BMD值校正后两组间所有的骨强度指标都失去了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的增加以及体质指数(BMI)、股骨颈截面模量Z值、股骨颔皮质骨厚度的减小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3、0.032、0.001、0.000)。结论骨强度指标联合骨密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年龄的增加以及BMI、股骨颈截面模量Z值、股骨颈皮质骨厚度的减小会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