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内Skp2与p27ki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Raji细胞中p27kip1与Skp2的结合情况;采用血清饥饿合并释放同步化处理Raji细胞,经WesternBlot技术检测该过程中p27kip1、Skp2在Raji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沉淀结果显示在Raji细胞中p27kip1与Skp2能够相互结合。在Raji细胞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Skp2蛋白总量增加,p27kip1蛋白总量减少。结论:在Raji细胞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Skp2合成增加,可能通过加快p27kip1的泛素化降解而使细胞中p27kip1显著减少,从而推动了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p27^kipl和Ki-67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NHL及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p27^kipl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27^kipl蛋白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不包括生发中心)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HL,随着肿瘤侵袭性的增加,p27^kipl表达水平下降。Ki-67蛋白在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不包括生发中心)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NHL,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的侵袭性增加而上升。NHL中p27^kipl蛋白的阳性率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27^kipl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p27^kipl及Ki-67蛋白水平可为NHL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不同种系动物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性,寻找诱导EAE的合适实验动物,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佑剂乳化物作为抗原,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1)抗原诱导EAE,如果发病,一般都在注射捩的2周后开始出现症状,在注射后19天左右症状最明显,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2)SD大鼠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PD-1单克隆抗体与含铂类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搜集 PD-1单克隆抗体与含铂类化疗方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并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分析。共纳入5篇文献,1 467例病例。结果:显示单用PD-1抑制剂与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患者PFS(HR=0.76,95%CI:0.34~1.72,P<0.0001)及OS(HR=0.81,95%CI:0.51~1.30,P=0.02)未显示优势,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OR=0.29,95%CI:0.15~0.54,P=0.05),安全性较高。PD-1抑制剂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与单用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PFS(HR=0.52,95%CI:0.43~0.63,P=0.89),OS(HR=0.51,95%CI:0.41~0.65,P=0.57)及ORR(OR=3.64,95%CI:2.56~5.16,P=0.46),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23,95%CI:0.77~1.96,P=0.22)。结论:PD-1抑制剂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与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5.
LPS对大鼠雪旺氏细胞TNF-α合成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诱导作用对大鼠雪旺氏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方法: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用LPS刺激雪旺氏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细胞胞液和上清中分泌的TNF-α的表达量,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TNF-α的细胞定位。结果:用LPS10μg/ml刺激后2小时能显著促进雪旺氏细胞浆内TNF-α的表达,同时也检测到培养液上清中有TNF-α的释放。结论:细菌的致病因子LPS的诱导确能促进雪旺氏细胞高效表达和分泌TNF-α,从而为雪旺氏细胞作为免疫活性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6.
LPS和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SSeCKS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SSeCKS)表达的影响和对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探讨SSeCKS参与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PS、TNF-α刺激体外培养的BPAEC,应用原位杂交、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BPAEC中SSe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荧光法观察LPS、TNF-α对内皮细胞中SSeCKS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定位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的BPAEC表达极少量的SSeCKS;经LPS刺激后,SSeCKS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而TNF-α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LPS和TNF-α刺激后,F-actin发生重构,且SSeCKS向核周、细胞膜纤维、板状伪足聚集;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抑制LPS和TNF-α对内皮细胞F-actin和SSeCKS细胞内定位改变的影响。结论:TNF-α能够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PKC参与LPS、TNF-α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和SSeCKS重新分布。提示SSeCKS可能与LPS和TNF-α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7.
研究表明,R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Cyclin E通过改变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来调节Rb的生物学活性,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侵袭陛及预后相关。本研究分析了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cyclin E与Rb蛋白的表达,探讨了cyclin E和Rb与B—M也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基因表达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10、100μg/ml)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1、2、4、6小时)的LPS刺激雪旺氏细胞,分别用RT-PCR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观察细胞iNOS mRNA的表达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水平,同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NOS的细胞定位。结果:用LPS10μg/ml刺激2小时后,iNOS mRNA的表达增加,4小时表达活性最高。细胞上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峰在6小时。免疫细胞化学证明LPS诱导雪旺氏细胞iNOS的表达定位在胞浆。结论:LPS可在转录水平上诱导雪旺氏细胞iNOS mRNA表达,促进NO的合成,提示雪旺氏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炎症过程中可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制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基因TaqM an探针以进一步研究PSD93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生后1天的SD大鼠大脑组织mRNA中扩增PSD93基因部分CDS区片段,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采用TaqM an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113bp相符,DNA序列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RNU50717)比较,所克隆的PSD93基因片段与其中的113bp完全相同,与PSD93基因100%同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大于0.99,反应效率为0.95,各点变异系数小于20%。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成功获得FQ-PCR PSD93基因TaqM an探针。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构建人类cyclinD3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质粒 ,分别转染到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中 ,为探讨cyclinD3基因对淋巴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Raji细胞总RNA为模板 ,通过RT -PCR获取cyclinD3全长cDNA ,克隆入 pGEM -T载体 ,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构成含cyclinD3的表达质粒 pcD NA3 -cyclinD3。再运用DNA重组技术将cyclinD3基因反向克隆到pcDNA3 .1中 ,构建成cyclinD3反义表达质粒pcDNA3 -ascyclinD3。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 ,将cyclinD3正、反义表达质粒和空质粒分别导入Raji细胞 ,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 ,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cyclinD3基因的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 ,实验成功构建了cyclinD3正、反义表达质粒。与转染cyclinD3正义表达质粒和空质粒的细胞相比 ,转染cyclinD3反义表达质粒的Raji细胞中cyclinD3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 :正、反义cyclinD3在淋巴瘤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cyclinD3在淋巴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