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考察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外代谢的主要条件,研究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对空白对照组(0.5%CMC-Na溶液,10 ml/kg,ig)和PB组(苯巴比妥钠,75.0 mg/kg,ip)进行大鼠肝微粒体的诱导和制备,再将芦荟大黄素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孵育代谢,-80℃终止反应,三氯甲烷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芦荟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0:30),激发波长43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测定方法专属性,回收率高,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好满足生物样品检测要求。以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计,在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30min成线性增加,且高于60%。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成降低趋势。芦荟大黄素低、中、高浓度在PB、CMC-Na肝微粒中代谢消失率比较均为PPB-CMC-Na<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具有酶促动力学特征,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的代谢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钠诱导的CYP450亚型酶参与了芦荟大黄素的代谢。  相似文献   
22.
23.
环磷酰胺(Cy)是凋亡诱导剂,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作为化疗药物发挥抗肿瘤作用,其烃化作用可使造血细胞的DNA结构受到破坏,引起造血细胞凋亡和机体体液因子改变[1].但化疗药物所致造血损伤并发症如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成为提高肿瘤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2].越来越多的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GF)已用于临床,HGF可加快造血恢复,对抗加大化疗药物剂量所致的副作用,提高疗效.研究造血损伤后体内血清巨核细胞系集落刺激活性(megakaryocyte colony-stimulatiing activity,MegCSA)水平变化,可以为指导HGF(如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无毒,益心气,入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活血"等功效。灵芝多糖为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有关灵芝及灵芝多糖临床应用减轻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改善放化疗后实验动物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白细胞总数,提高存活率以及抗辐射的作用有很多报道,本文就灵芝及灵芝多糖对造血影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5.
本文总结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免疫介导的方法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并分析模型特点及其优缺点,为建立理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以及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咖啡酸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合并细菌脂多糖诱发肺组织急性损伤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阿糖胞苷制备骨髓抑制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低(50mg/kg)、中(100mg/kg)、高(150mg/kg)不同剂量咖啡酸,给药第8~10天,给予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造成小鼠肺组织急性损伤和炎症。结果:疗程结束次日即第13天,阳性对照组及高剂量组体重已恢复正常,且体重明显大于模型阴性对照组;给药第9天咖啡酸高剂量组白细胞数已恢复正常,明显高于模型阴性对照组,其余各模型组仍未恢复正常;第13天咖啡酸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阴性对照组,已恢复正常;中、高剂量咖啡酸均能够明显降低合并肺组织急性炎症模型小鼠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咖啡酸灌胃给药能够升高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白细胞数、胸腺指数,降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27.
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祝晓玲  祝彼得 《中药材》2000,23(10):625-627
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以及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血液学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AMI)对正常和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终浓度为40ug/ml的AMI以及终浓度为40ug/ml、400ug/ml的AMI加入培养体系中可分别促进正常或贫血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P〈0.05),提示一定浓度的AMI可以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8.
黄芪注射液对贫血小鼠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AMI)对贫血小鼠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影响。方法 在贫血小鼠脂肪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AMI(终浓度分别为40μg/mL、400μg/mL)作为药物组1、药物组2,对照组加入等量RPMI-1640培养液,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TNF敏感细胞株L929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各实验组TNF活性单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经组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所含TNF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一定浓度的AMI体外作用,可以刺激贫血小鼠脂肪细胞分泌TNF。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毓婷两种紧急避孕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286例要求紧急避孕的健康妇女,月经周期规律,性生活后72 h内来本院接受服药,并能在下次月经前使用屏障法避孕者286例随机分组,1组空腹1次顿服米非司酮片25 mg;2组服用毓婷1片,12 h后再服1片进行避孕效果比较;两种疗效评定如下,成功:服药后月经来潮者为避孕有效;失败:尿HCG阳性,B超检查为宫内妊娠,与停经时间相符。结果米非司酮避孕有效率92.7%;毓婷避孕有效率56.6%,米非司酮组避孕有效率高于毓婷组(P<0.05);两组月经改变基本相同(P>0.05),副反应发生情况毓婷组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效果优于毓婷,且副反应小,可替代毓婷用于紧急避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 1 体内实验: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Cy)所致骨髓抑制模型对照组(ip给予生理盐水)以及模型+NAC 30,90和270 mg·kg-1组,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第4天一次性ip给予Cy 380 mg·kg-1制备骨髓抑制小鼠模型。造模后第1,2,3,4和7天,鼠尾静脉取血20 μl检测外周血像,同时取一侧股骨骨髓,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数目;造模后第1天,检测BM-MNC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2 体外实验:C57BL/6j小鼠一次性ip给予Cy 380 mg·kg-1后第3天,取BM-MNC进行造血祖细胞培养,在培养体系中加入NAC 0.01, 0.1, 1和5 mmol·L-1,于第7~12天检测造血祖细胞粒红巨噬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系爆式形成单位(BFU-E)数目,观察NAC体外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1 体内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p给予Cy后第1~4天,模型组BM-MNC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数目显著下降,造模后第7天仍未恢复正常。与模型组相比,造模第2天,NAC 270 mg·kg-1组WBC数目降低;其余各时间点,NAC各治疗组的WBC数目无明显差异,NAC 30和90 mg·kg-1组WBC最低值于造模后第4天出现。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1天NAC 30和90 mg·kg-1组ROS水平降低,BM-MNC凋亡率无明显差异; 造模后第1~2天BM-MNC明显增加。2 体外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造血祖细胞CFU-Mix,CFU-GM和BFU-E数目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NAC 0.1 mmol·L-1能够增加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CFU-GM和BFU-E数目,但NAC 5 mmol·L-1减少模型小鼠CFU-GM,BFU-E和CFU-Mix数目。结论 NAC通过降低ROS水平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