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4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186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617篇 |
内科学 | 280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157篇 |
特种医学 | 12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18篇 |
综合类 | 1401篇 |
预防医学 | 648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65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665篇 |
肿瘤学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51篇 |
2005年 | 231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3种光敏剂对5株人鼻咽癌细胞PDT量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TT法比较了不同能量的脉冲铜蒸气激光、不同浓度的3种光敏剂(PSD-007、BHpD和YH-pD)对5株人鼻咽癌细胞(CNE2、HNE1、HNE2、HNE3,和HoNE1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表明:(1)激光合并光敏剂即令能量较低、剂量较小,也能显示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单用激光或单用光敏药物则只在较高能量和较大剂量时才显示轻微杀伤效应。(2)5株鼻咽癌细胞对3种光敏剂的PDT敏感性彼此存在着差异。(3)在一定激光能量和光敏剂浓度时,PSP-007的杀伤效应优于BHpD和YHpD,而YHpD又稍优于BHpD。 相似文献
72.
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82例早期结核性脓胸(病史2周~2个月,处于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在胸腔镜下分离粘连,清理脓苔,刮除脏、壁层胸膜上干酪样物、坏死和肉芽组织,剥除增厚的纤维板,术中反复冲洗,术后充分引流、注药,同时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 82例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7 d顺利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术后1个月痰查结核菌无阴转阳者,术前阳性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转阴。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纤维素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的结核性脓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建立pTet-on骨骺干细胞株,克隆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1-36)]基因并构建反应质粒pTRE-PTHHrP(1-36).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Tet-on质粒转染于永生化骨骺干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克隆,再瞬时转染pTRE-2Hyg-Luc质粒并筛选出高水平诱导、低背景表达的永生化骨骺干细胞系.以RT-PCR方法获得带有酶切位点PTHrP(1-36)基因片段,与载体pTRE-2Hyg均双酶切后连接,转化扩增后对重组质粒进行提取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 筛选到1株诱导后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增加50倍的骨骺干细胞系;经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插入重组质粒.结论 筛选得到的永生化骨骺干细胞株受强力霉素诱导后能够低背景、高水平表达;成功克隆PTHrP(1-36)基因并构建了反应质粒pTRE-PTHrP(1-36),为进一步精确调控PTHrP(1-36)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miR-126与miR-152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评估二者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膀胱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中miR-126、miR-152的表达,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 miR-126在早期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达显著升高(t=6.350,P<0.01),且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R-152表达降低(t=3.996,P<0.05),但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miR-126联合miR-152能够很好地鉴别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83.6%.结论 尿液中的miR-126能够反映膀胱癌的恶性程度,miR-126联合miR-152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IDEAL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显示腰骶神经受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明显腰腿痛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行腰骶神经根IDEAL序列冠状位薄层扫描和常规扫描,所有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腰骶神经根的受压特点及其与突出椎间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92组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疝出,而由此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共81组,其中神经根侧隐窝段受压的概率显著大于椎管内段,但是任何部位的神经根受压好发生于同侧还是双侧受压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8)。另有4组神经根受压由增厚的黄韧带或骨质增生引起;有6组由神经根鞘囊肿引起。受压神经根的影像学表现为:(1)神经根局部缺损样压迹;(2)走行的改变;(3)形态的改变,包括局部肿胀,甚至截断样改变;(4)与邻近组织局部粘连,边界不清,边缘模糊;(5)局部脑脊髓间隙变窄或消失。结论 IDEAL序列能直观显示腰骶神经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受压特点,能够对神经根受压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受压程度评估,对判断腰骶神经受压、损伤等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也能为临床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关节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但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相对较少,且伤后所摄X线片多非标准正侧位,X线征象多有重叠,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初诊时误、漏诊率极高。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相关解剖、损伤机制及X线征象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总结32例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HT)的作用。方法 3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药物去势17例,手术去势15例,并联合抗雄激素治疗3个月,统计NHT前后前列腺癌体积、肿瘤大小、PSA、FSH、LH和睾酮水平变化。结果 2组NHT后前列腺体积明显变小、肿瘤变小、变软,甚至消失,PSA和睾酮明显下降,药物去势组睾酮水平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而手术去势组RRP术后睾酮呈持续低水平。结论 NHT可明显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PSA,有利于手术操作。药物去势对内分泌影响是可逆的,而手术去势内分泌改变不可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 5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治疗组颈后皮下注射他克莫司 (1 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点取 L4~6脊髓,应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及免疫荧光标记对脊髓组织中HGF 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HGF 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的各类神经元中均有表达;损伤组与正常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在术后 7、14 d 时明显高于损伤组 (P< 0.05).[结论] (1) 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并不能使脊髓组织中 HGF 的表达上调;(2) 他克莫司能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 HGF 的高表达,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80.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HTx)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效果。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应用 D-氨基半乳糖(D-gal)1.2 g/kg体重腹腔内注射制作SD大鼠ALF模型。ALF大鼠随机分为3组。注药24 h后分别将PRMI 1640培养液2 ml腹腔注射为对照(I组)、2 ml游离猪肝细胞(2×107个/ml)腹腔内移植(Ⅱ组),以2 ml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2×107个/ml,Ⅲ组)。观察移植后大鼠14 d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血氨(NH3)的改变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后大鼠14 d存活率:I组为20.0%(5/25),Ⅱ组为66.7%(16/24),Ⅲ组为76.0%(19/ 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1天I组ALT、TB和移植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ALT、TB下降。第4天3组ALT、TB均继续下降,Ⅱ、Ⅲ组低于I组(P<0.05), 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7天,ALT进一步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Ⅲ组显著低于Ⅱ组和I组(P<0.05),Ⅱ组低于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后第14天,肝功能均明显恢复,ALT、TBⅡ、Ⅲ组均低于I组(P<0.05),Ⅱ、Ⅲ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NH3有所改善,但各时间段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组和游离肝细胞组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修复较快,而阴性对照组肝脏再生修复较差。结论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可以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有利于受体受损肝脏的再生修复,但对降低血氮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