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周围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方法 43例脑出血患者于急性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取手术过程中引流出的血肿内脑组织进行HE及甲醇刚果红染色,观察镜下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 本组有28例(65.12%)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变基础为细小动脉硬化及玻璃样变,3例(6.98%)可见小动脉粥样硬化,5例(11.63%)可见细动脉内血栓形成;10例(23.26%)脑出血后6h~4d有显著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黏附及浸润。7例在发病后24h内、1例在24~48h有小灶性出血。结论 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细小动脉硬化;中性粒细胞浸润细小动脉为脑出血急性期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完成血栓弹力图检查,按照入院3 d内有无出现END,将入组患者分成END组(60例)与非END组(135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END的关系。结果 195例入组患者中,60例(30.8%)出现END。END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T)和动力时间(KT)明显少于非END组[(4.1±1.1)min比(4.4±1.2)min,(1.3±0.3)min比(1.5±0.4)min,t值分别为3.395、3.093,均P0.01];END组患者RT、KT缩短(RT5 min和KT1 min)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80.0%(48/60)比63.0%(85/135),18.3%(11/60)比8.1%(1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0、4.305,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T缩短与END独立相关(OR=1.612,95%CI:1.094~2.376,P=0.016)。结论入院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T缩短对急性轻中度脑梗死3 d内出现END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3.
石铸  马江川  陈江  毛剑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56-1157
目的总结骨科植入物常见不良事件表现,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740例骨科手术中出现117例植入物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骨科植入物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内植入物断裂、内植入物相关感染、骨不连、内植入物排异等多种表现。结论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内植入物,做到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64.
Wilson病ATP7B基因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突变体构建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ATP7B基因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突变体,研究其在Tx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长片断PCR和质粒重组技术构建不同铜离子结合区的缺失体,脂质体介导转染Tx小鼠肝脏细胞,然后进行高铜、低铜孵育,观察ATP7B突变蛋白在细胞内的定向移动及对铜离子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ATP7B基因1.4铜离子结合区逐个缺失后,ATP7B蛋白定向移动减慢至消失;5.6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细胞铜转运功能停滞。【结论】ATP7B基因6个铜离子结合区功能不同,其中1.4结合区主要根据铜浓度诱导ATP7B蛋白细胞内定向移动,而5.6结合区则直接参与铜离子细胞外转运。  相似文献   
65.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s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是少数治疗效果较好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本文复习了该病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以驱铜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WD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且必须终身维持 ,突然中断常可引起爆发性的肝衰竭。若能在治疗过程动态复查 2 4小时尿铜并相应调整药物剂量 ,则可望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能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右旋青霉胺 (D -penicillamine)、曲恩汀 (Trientine)、锌剂等。青霉胺是治疗WD的首选药物。其最佳…  相似文献   
66.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SCA12)的分子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家系“健康”个体及44名正常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SCA12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利用ABI373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次数。[结果]正常我国南方汉族人群SCA12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2~27。检出1个家系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2例,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为68次。[结论]SCA12比较罕见,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证临床诊断和症状前诊断,并可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该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7.
Wilson病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治疗策略的研究,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都已成为Wilson病研究的瓶颈。本文系统现有目前几种公认的模型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神经梅毒误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首诊漏诊或误诊的神经梅毒患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5例以脊髓症状起病,被误诊为颈椎病,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神经根炎;4例以偏瘫,偏侧感觉障碍起病,被误诊为脑卒中,1例以视神经症状起病,被误诊为玻璃体浑浊,视乳头水肿,误诊原因为:(1)对近年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上升认识不足;(2)对病史的完整及真实性重视不够;(3)对神经梅毒复杂的临床表现不熟悉,体检不够全面,(4)仅仅满足于症状学的诊断,示涌深入探索病因学诊断。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对可凝病例应注重相关病史,认真全面体检,进行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9.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胰岛素抵抗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综述了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微血管损害的相互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 ,推测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在分析脑梗死患者胰岛素受体 (INSR)基因突变热区第 17、2 0外显子序列变异的基础上 ,探讨该基因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49例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血栓性脑梗死 (ACI) 6 8例 ,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6 6 6± 9 5 )岁 ;腔隙性脑梗死 (LI) 81例 ,男 5 1例 ,女 30例 ,年龄 (6 6 4± 9 8)岁。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 6 2例作为正常对照者 (HC) ,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6 5 3± 7 3)岁。对 3组间分别以 χ2 检验性别 (χ2 =0 2 7,P >0 0 5 )、以F检验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