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L型钙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开胸冠脉结扎制备兔AMI模型 ,于 1周和 2个月处死动物分离心室肌细胞 ,以膜片钳技术记录梗死及周边区心外膜细胞L -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的变化。结果 AMI兔梗死周边区心外膜细胞L型钙电流受到抑制 ,电流密度 -电压关系 (I -V)曲线上移 ,其峰值电流密度在正常对照组、AMI后 1周和 2个月分别为 - ( 5 5 8± 1 5 3) pA /pF(n =10 )、- ( 3 5 2± 0 93) pA/ pF (n =6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和 - ( 4 84± 1 4 8)pA/ pF(n =11,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但I -V曲线的形态轨迹不变。其失活曲线左移 ,失活速度加快 ,半数最大失活电位 3组分别为 -( 13 1± 4 2 )mV、- ( 2 5 9± 7 0 )mV和 - ( 2 1 3± 5 6 )mV ,P <0 0 5。结论 AMI后梗死周边带心外膜细胞L型钙通道受抑制 ,可能为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AMI后 2个月钙通道的异常程度减轻 ,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兔急性心肌梗死后二月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活性的变化。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AMI后 2个月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 (INa)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INa电流密度峰值 (去极化电位 - 30mV时 )为 45 .5± 5 .33pA/pF(n =12 ) ,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组为 16 .4± 4.43pA/pF(n =13) ,心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心梗组INa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较对照组明显下移。②心梗组INa失活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左移 (即向超级化方向移动 ) ,对照组半数失活电压 (V0 .5)为 - 76 .2± 5 .3mV(n =5 ) ,心梗组V0 .5为 - 82 .4± 5 .6mV(n =12 ) ,P <0 .0 5。③心梗组钠通道灭活后恢复时程较对照组减慢 ,恢复曲线下移。结论 :AMI可导致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Na下降、钠通道动力学发生变化 ,引起心肌传导速度下降和不应性延长 ,此可能是导致AMI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诊疗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操作技能模拟器不但可以模拟实际临床中的常规病例和疑难病例,供学生反复练习其诊疗要领,还可以连续记录操作过程的三维运动和力数据,进行回放观摩和分析,使教学、训练和考核环节变得可量化和标准化,不依赖于特定教师的经验,便于教学和考核;具备沉浸感、想象性和交互性等本质特征.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VR技术通过建立集成力学和视觉显示的虚拟仿真环境,逼真地再现了口腔医师对真牙操作时的感觉和信息.VR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将改善当下业界仍主要采用体外牙和人工牙来训练口腔医师触觉感知能力及操作技巧的教育环境,有望探索出一条培训口腔医师操作技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 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 AMI后 1周及 2月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 L -钙通道电流 (ICa- L)的变化。结果 :1梗死后 1周组、2月组与对照组相比 ,I- V曲线上移。ICa- L电流密度峰值 (0 m V时 )的比较显示 :对照组为 5 .6± 1.5 p A/ pf(n=10 ) ;梗死后 1周组为 3.5± 0 .9p A / pf(n=6 ) ,较对照组显著减小 ,P<0 .0 5 ;梗死后 2月组为 4 .8± 1.5 p A/ pf(n=11) ,较对照组减小 ,较梗死后 1周组增大 ,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2梗死后 1周组、梗死后 2月组与对照组相比 ,失活曲线明显左移 (即向超极化方向移动 ) ,以梗死后 1周组左移更加明显。梗死后 1周组半数失活电压 (V0 .5)为 - 2 6± 7m V(n=6 ) ,与对照组 (- 13± 4 m V ,n=8)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梗死后 2月组半数失活电压 V0 .5为 - 2 1± 6 m V(n=8) ,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结论 :AMI后1周梗死区心室肌细胞 ICa- L下降、钙通道动力学发生变化 ,在 AMI后 2月这种电生理异常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后 1和 8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结果瞬间外向钾电流密度 ( 6 0mV)的对比显示 :梗死后 1周组和梗死后 8周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但梗死后 8周组较梗死后 1周组有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密度下降 ,从而导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 ,复极异常 ,可能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8周这种电生理异常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兔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的变化 ,探讨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2个月后处死动物并分离心室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心肌梗死后 2个月心外膜梗死区 (MI)、远离梗死区 (REM )与正常对照组 (CON)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结果 ①心肌梗死后 2个月REM组心肌细胞电容为 ( 15 5 .7± 5 .8)pF ,明显大于CON组的 ( 12 0 .3± 6.2 ) pF和MI组的( 13 0 .4± 7.8) pF(P <0 0 5 ) ,MI组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②Ito电流密度 ( +60mV时 )的对比显示 ,CON组为 ( 17.4± 5 .2 ) pA pF (n =16) ,MI组为 ( 10 6± 4 1) pA pF (n =18) ,明显低于CON组 (P <0 0 1) ;REM组为 ( 13 .2± 4 1)pA pF(n =2 3 ) ,明显低于CON组 (P <0 0 1) ,但明显高于MI组 (P <0 0 5 )。 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的变化 ,可能是导致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的变化。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研究AMI后 1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Ito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 (n =16 )心肌细胞在 - 30mV激活 ,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组细胞在 - 2 0mV激活 ,均呈线性电压依赖性。心梗组梗死区细胞 (n =12 )Ito的电流密度明显下降 ,I V曲线明显下移。心梗组Ito电流密度 (去极化电位 +6 0mV时 )明显低于对照组 (7.4 7± 2 .39vs 17.39± 5 .2 4pA/pF ,P <0 .0 1)。结论 :AMI可引起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下降 ,导致梗死区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相对延长 ,复极异常 ,造成心肌细胞之间动作电位及不应期离散度增大 ,容易形成折返 ,此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贺彩果  满伟  石巧 《临床荟萃》2007,22(10):722-723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 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 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 gingivalis 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 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 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 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 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其增加速度更快.IGR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资料显示有部分糖尿病(DM)和IGR患者因得不到及时诊断而耽误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1-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确定糖耐量减低(IGT)的惟一方法,可以提高T2DM和IGR的诊断率[4],对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糖尿病有很好的作用,因此OGTT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2次OGTT 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OGTT的重复性情况,以期给临床工作尤其是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