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复方松针消臭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课题研究利用松树、侧柏叶、甘草、薄荷等为原料制成纯植物性的无毒安全的除臭剂。方法选用松树、侧柏叶、甘草、薄荷等为原料,经提取得到精油及植物提取物,然后按比例配制成除臭剂。结果经安全性实验、消臭效果实验证实,复方松针消臭液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可使具有刺激性、腐臭味、腥臭味等令人不愉快气味的物质,甚至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显示令人满意的除臭能力。结论复方松针消臭液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除臭剂,可广泛使用于医院、学校、食品加工厂等场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栓塞肠系膜上动脉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6例因急性肠道出血行超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观察有无缺血和再出血情况,所有患者均临床跟踪4天--68月(平均24.5月),另外对1例患者止血成功后第七天行胃镜检查,对6例成功手术后的标本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超选择性栓塞,立即止血为100%,63%的病人以此法作为决定性的治疗手段,治疗后再出血为23%,无肠管坏死及狭窄出现。结论:使用适当数量及合适大小的栓塞物质在肠系膜上动脉尽可能远的位置栓塞治疗急性肠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4种不同品系小鼠在3种实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学差异,为抗抑郁新药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空场实验检测C57BL/6、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利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它们在应激刺激下的行为绝望状态.结果 在空场实验中,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ICR和昆明小鼠的直立次数也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悬尾实验C57BL/6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种品系小鼠(P<0.05),但是4种品系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57BL/6小鼠自发活动量低,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差,并且在急性应激刺激下容易造成行为绝望,因此C57BL/6小鼠可能适合作为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4.
人参总皂苷和远志总苷配伍对小鼠抗抑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人参总皂苷(GTS)和远志总苷(PTG)抗抑郁配伍剂量比例,形成参远苷(SGY)制剂,为研制开发抗抑郁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析因设计方法,GTS和PTG均选取25、50、100 mg/kg三个剂量,按照完全随机的两因素3×3实验设计,得到参远苷的9个不同配比组。C57BL/6J小鼠(用于悬尾实验)和ICR小鼠(用于强迫游泳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10 mg/kg,帕罗西汀用于悬尾实验;阿米替林用于强迫游泳实验)及参远苷的9个不同配比组,共11组。灌胃给药7 d,观察各组对悬尾或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并通过空场实验观察参远苷各配比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参远苷与单味GTS、PTG的抗抑郁作用比较实验中,C57BL/6J小鼠(用于悬尾实验)和ICR小鼠(用于强迫游泳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10 mg/kg,帕罗西汀用于悬尾实验;阿米替林用于强迫游泳实验)、参远苷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0 mg/kg)、GTS和PTG各四个剂量组(均为18.75、37.5、75、150 mg/kg),共13组。灌胃给药7 d,观察各组对悬尾或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析因设计结果表明,GTS和PTG之间无交互效应。参远苷配比组75 mg/kg(GTS∶PTG为50∶25)及150mg.kg-1(GTS∶PTG为100∶50)显著并稳定缩短悬尾或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得出GTS和PTG的剂量配伍比例为2:1。空场实验结果显示,参远苷各配比对小鼠运动总路程无影响。参远苷与单味GTS、PTG抗抑郁作用比较实验结果显示,GTS 75、150 mg/kg缩短悬尾实验小鼠不动时间(P0.01,P0.05),对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无影响。PTG 18.75、37.5 mg/kg缩短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P0.01,P0.05),对悬尾实验小鼠不动时间无影响。参远苷75、150 mg/kg缩短悬尾实验小鼠不动时间(P0.05)。同时,参远苷37.5、75 mg/kg缩短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P0.01,P0.05)。结论 GTS和PTG以2:1的比例形成的参远苷(SYG)制剂,质量容易控制,作用机制多样,符合抑郁症复杂多样的发病机制,优于单味GTS和PTG,进一步研究之后,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5.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目之间在生理、病理诸多方面存在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病理状态下,肝目“共损伤”,中药干预后肝目“共修复”,而肝目“共损伤-共修复”可通过“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解释。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理论内涵、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索性提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特征,即“四共特征”(4CCs),并以清肝明目中药夏枯草干预免疫性肝损伤(ILI)和过敏性结膜炎(AC)为例,浅析肝目“四共特征”的研究思路。该文期冀深入解析“肝开窍于目”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目共性特征及生物学实质,探索建立一种“肝目同治”研究新范式,为多器官关联疾病共性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药物的防治提供一种功能完善、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动物认知行为分析方法.方法 集成图像分析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建立奖励操作条件反射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系统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2008.net语言环境开发,利用Wistar大鼠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 本系统能对刺激信号种类、操作方式、奖励物质进行复杂组合,建立分阶段的认知行为检测模式,建立动物对复杂信号的认知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动物验证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可靠.结论 本系统可应用于航天环境下动物兴趣、注意力、反应力、决策力等认知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参远苷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评价参远苷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并研究不同浓度参远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Griess试剂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通过酶联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DK 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 p16、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 5 2 .7% ,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 (P <0 .0 1) ,而CDK 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1.8%、47.3 % ,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而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结论 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CDK4和cyclin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K4和cy 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和p21WAF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2.7%、30.9%,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而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8%、47.3%,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K4和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