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0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426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1536篇
内科学   632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72篇
特种医学   2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21篇
综合类   2426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1046篇
  23篇
中国医学   1056篇
肿瘤学   291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选择性的效果。方法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3个月~2年,术后病灶不同的程度的缩小,并随时间的增加,呈现进行性的缩小,术后3~6个月、6个月~1年、1年~2年病灶平均缩小率为55.4%、78.2%、81.0%。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得到均获得好转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病人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83例单侧PTC病人,术前发现其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肿大,回顾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本研究所有病人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69例(83.1%),其中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0例(60.2%),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例(18.1%),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跳跃式转移4例(4.8%)。多因素分析显示,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OR=9.540)、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043,OR=3.09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男性(P=0.026,OR=4.065)、原发灶最大径≥1 cm(P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治疗方法及特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天津市南开医院1993年1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1993年1月-2001年1月(A组)和2001年2月-2009年1月(B组)两个时期的临床特点、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15例,发生于十二指肠4例(27%),空肠2例(13%),回肠9例(60%);临床表现腹痛9例(60%),腹胀6例(40%),腹部包块5例(33%),;15例均行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46% ,IE期2例(13%).B组患者3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15%),空肠8例(24%),回肠18例(55%),回盲部2例(6%);临床表现为腹痛21例(63%),腹部包块10例(30%),消化道出血8例(24%);33例均行手术治疗,29例辅助化疗,11例CD20(+)患者接受了美罗华治疗;3年生存率为72%,IE期11例(33%).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首发症状多为腹痛, 诊断率上升,最好发的部位是空肠, 早期肿瘤数量增多,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B组联合靶向治疗后,3年生存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并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前进行精准测量和设计,术中正确安放假体、牢固固定肱骨大小结节并且完整修复肩袖,术后合理制定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18~5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及肱骨大小结节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未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作为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而术中假体正确安放、肱骨大小结节固定良好、肩袖精确重建,以及术后个性化康复训练是确保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不同肥胖表型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有研究表明肥胖者和代谢紊乱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肥胖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不完全相同,是否中医体质为其内在原因?目前尚不可知。目的 探究不同肥胖表型者中医体质特点。方法 从2012年6月-2014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 814例数据库中,排除年龄<18岁者、分析变量存在缺失值及体质量过轻和超重者,纳入1 267例体质量正常和肥胖样本进行分析。根据代谢正常/异常及体质量正常/肥胖组合形成4种代谢肥胖表型,即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表型(MHNW)、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表型(MUNW)、代谢正常肥胖表型(MHO)、代谢异常肥胖表型(MUO)。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中医体质,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行为习惯因素)计算不同肥胖表型者9种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得分。结果 1 267例调查对象中,MHNW 584例(46.1%),MUNW 207例(16.3%),MHO 174例(13.7%),MUO 302例(23.9%)。不同肥胖表型者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平和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和MUNW者;MHO和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P<0.05)。男性不同肥胖表型者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平和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和MUNW者;MUNW、MHO和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者(P<0.05)。女性不同肥胖表型者阳虚质、痰湿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UO者阳虚质得分低于MHNW者,MH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HNW和MUNW者,MUO者痰湿质得分高于MUNW者(P<0.05)。结论 代谢状况相近的情况下,肥胖者痰湿质、平和质倾向更高,阳虚质倾向更低;体质量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代谢状况者未表现出明显的体质差异。但男性和女性情况有所不同,男性肥胖者和代谢异常者均表现为较高的痰湿质倾向;女性仅有肥胖者表现为较高的痰湿质倾向,而代谢异常者未发现较高的痰湿质倾向。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评估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和恢复情况,研究在麻醉期间舒芬太尼持续输注的效果。方法将84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_1组和S_2组,以及一组对照组。S_1组以0.2ug/kg/h和S_2组以0.3ug/kg/h的舒芬太尼输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三组患者的呛咳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情况、术后1、6和24小时评估疼痛评分、给予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总量以及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评分。结果与对照相比,S_1和S_2组拔管时呛咳评分显著降低,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情况显示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小时的疼痛评分,PONV评分和所有评估时间给予的PCA总量上S_1和S_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术后6、24小时疼痛评分和PONV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拔管前以0.2~0.3ug/kg/h的速度输注抑制了七氟烷麻醉后拔管出现的呛咳,而没有延迟拔管时间,并且减少了术后疼痛和镇痛需求。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3次+必要时(3+PRN)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且未予治疗的湿性AMD患者8例8只眼,按照3+PRN治疗方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治疗,采用OCTA 6 mm×6 mm范围模式扫描黄斑区视网膜,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矫正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分型、CNV形态特征及变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结果 男性4例4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70.9±10.6)岁;3只眼为Ⅰ型CNV,5只眼为Ⅱ型CNV。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5(0.33,0.87)、0.35(0.24,0.84)、0.35(0.22,0.58)、0.26(0.10,0.58)logMAR,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T分别为(271.88±91.95)、(204.00±45.78)、(196.00±31.14)、(219.25±71.32)μm,其中,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44);ORVD分别为(41.38±2.77)%、(41.73±3.60)%、(42.53±1.95)%、(41.40±2.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VD分别为(64.38±2.24)%、(64.96±1.39)%、(64.16±1.39)%、(64.63±1.86)%,各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CRT(P=0.009, RR=0.457)和CCVD(P=0.001,RR=0.574)显著相关,与ORVD(P=0.093,RR=0.302)不相关。治疗前CNV形态特征,2只眼为团状,2只眼为线条样,2只眼为纠缠错乱状,1只眼为椭圆环形,1只眼为碎片样。治疗1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表现为CNV最大直径减小、断裂/破碎、周边毛细血管丢失、数量和密度下降、所在区域最大横截面积减小;1只眼CNV形态较前恶化,表现为CNV吻合成环、密度增加、最大血管直径增加。治疗3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1只眼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5只眼CNV趋于正常化,3只眼恶化。随访中未发现眼内感染或玻璃体内注射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利用OCTA技术观察CNV特征能够评估湿性AMD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可为湿性AMD患者的治疗与随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65例患者,男12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5±13.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6±5.4)年,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6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53例,平均年龄(35.5±15.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5±6.5)年,应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行Logistic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65例SLE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有32例(49.23%),较对照组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15例(23.08%)明显升高;SLE组与对照组MoCA量表比较: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命名、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分析,病程长(OR 2.01,95%CI 1.52~5.84),合并神经系统损害(OR 5.92,95%CI 1.56~8.34),肾脏疾病(OR 3.45,95%CI 1.34~4.72),血液系统并发症(OR 3.73 95%1.05~5.68),药物副作用显著(OR2.92,95%CI 1.13~3.34),社会保障不足(OR 1.45,95%CI 1.04~4.72),达到临床缓解所需时间长(OR 2.73,95%CI 1.05~3.68)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病程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肾脏疾病,血液系统并发症,药物副作用显著,社会保障不足,达到临床缓解所需时间长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统计分析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鉴定采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 法),真菌药敏试验采用 ATB FUNGUS 3 方法,WHONET 5.6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35.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3%),肺炎克雷伯菌(9.3%),铜绿假单胞菌(5.8%),大肠埃希菌(5.1%)和新型隐球菌(5.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55.0%),铜绿假单胞菌对除氨曲南之外的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46.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好,新型隐球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90.0%)。结论:2008—2017年脑脊液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应重点防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并分析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可为本地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9年1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ICU时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分为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组(n=42)和非肝损伤组(n=62),将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按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6)和死亡组(n=26),记录104例患者入ICU 6 h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量表II(APACHEII)评分最差值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同时记录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28 d预后。PTX-3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脓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