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蓉  苏薇  盛鹏杰 《现代保健》2012,(32):13-14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转归的影响。方法:101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温针组予以温针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于第2、4、8、24周观察疗效及盆腔痛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温针组93.75%,对照组73.58%;半年内复发率温针组8.3%,对照组3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配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减轻腹痛症状,减少慢性盆腔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来根据张氏“生物全息诊疗法”针刺第二掌骨侧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0岁。病史1~5天,均有明显腰部扭伤史,并排除其它引起腰痛的疾病者。结果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12例,3~5次治愈10例,6~7次治愈4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令患者端坐,按张氏第二掌骨侧穴位划分法。在合谷穴与第二掌骨近心端连线中点处,取患侧腰穴,以2寸毫针刺入,轻提插慢捻转,要求针感向上肢或手指放散,患者自觉腰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早期脑梗死采取电针疗法疗效的影像学表现和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12~2013年深圳市中医院和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神经内科和急诊内科收治的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2组(n=18)。电针组采取基础疗法结合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法治疗,非电针组采取基础疗法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并运用SPECT、MRI灌注影像表现分析2组疗效。结果通过SPECT、MRI灌注影像表现评价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后rCBF灌注低下区明显改善。MRI检查敏感度明显低于SPETCT,电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另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PECT、MRI灌注影像能够准确表现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证实其能有效缓解患者大脑病灶内神经元细胞的死亡,其特异性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电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的临床疗效.:1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温针治疗组100例和电针治疗对照组98例,分别采用电温针和单纯电针治疗.结果:电温针治疗组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电针对照组,ISOA评价: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偶、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督脉十三针配合督灸对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督脉十三针结合督灸,6次为一个疗程,相隔两个疗程间休息1天,持续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测试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BADS评分、G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督脉十三针结合督灸治疗效果明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自我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齐刺改良针法——齐刺缠提针法的临床应用加以发掘探索,进一步推动古针法的创新应用与传承。方法通过对阿是穴即肌筋膜痛点、关节活动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祛除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以"消灶"理念为切入点,对齐刺缠提针治疗肌筋膜粘连性疾病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齐刺治疗多种肌筋膜粘连性疾病疗效显著,而齐刺缠提针法在松解肌肉、筋膜粘连方面疗效更优。结论齐刺缠提针法是在发掘古针法基础上的创新应用,可用于肌筋膜粘连性疾病的治疗,这不仅有利于用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经验,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粘连所致的疾病以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引导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定位激痛点,然后采用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针灸推拿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管理血压、脑保护剂、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应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关穴配合耳穴掀针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失眠患者给予内关穴、耳穴掀针治疗,每次单侧取穴,持续3天,连续6次。结果:治愈8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内关配合耳穴掀针对改善失眠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