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61篇 |
免费 | 501篇 |
国内免费 | 3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6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374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1306篇 |
内科学 | 791篇 |
皮肤病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333篇 |
特种医学 | 5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1060篇 |
综合类 | 2915篇 |
预防医学 | 1049篇 |
眼科学 | 106篇 |
药学 | 1175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1030篇 |
肿瘤学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295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637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401篇 |
2009年 | 430篇 |
2008年 | 424篇 |
2007年 | 534篇 |
2006年 | 545篇 |
2005年 | 514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417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391篇 |
1998年 | 316篇 |
1997年 | 359篇 |
1996年 | 319篇 |
1995年 | 297篇 |
1994年 | 257篇 |
1993年 | 206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9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索药物改善低氧环境负荷运动后视网膜的动态改变 ;方法 :选择移居海拔 3 70 0m 6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 1 0人 ,给予口服依那普利、硝苯吡啶 1 5天 ,于服药前、服药 1 5天、停药 1 0天时采用EGM型自行车功量仪进行负荷运动 (负荷指标W2 2 5、P1 75次 /分~ 1 80次 /分 ) ,于每次运动结束后 1 0分钟应用可调强光眼底镜检眼 ;结果 :服药前运动前视乳头充血 ,视网膜静脉怒张 ,动脉痉挛 ,视网膜渗出发生率为 1 0 0 % ,改变程度均为±(轻度 ) ,服药前运动后上述观察项目发生率为 1 0 0 % ,改变程度均转为 (中度 ) ,服药 1 5天运动后与停药 1 0天运动后视网膜改变发生率明显降低 ,改变程度均减轻为± ;结论 :依那普利、硝苯吡啶能明显减轻和降低高原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缺氧性视网膜的改变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活动传播的表皮增殖性疾病,常见而多发,但难以根治,容易复发。由于目前缺乏特异高效的抗HPV药物,使处于亚临床及潜伏感染状态的尖锐湿疣难以彻底消除,长时间内具有传染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对2010年1~1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尖锐湿疣的496例女性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1年1月)、EMbase(1966年至2011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2011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1年1月),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创刊至2011年1月),收集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及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4.2.8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制动的术后满意率、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周跟腱延长率、术后12周跟腱延长度的评价、小腿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个RCTs,3个CCTs.Meta分析显示,与术后制动相比,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满意率增加(RR=1.27,95% CI(1.01,1.61),P=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 =0.43,95% CI (0.22,0.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方法术后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RR=0.59,95% CI (0.20,1.80),P=0.92]、术后感染率[RR=0.70,95% CI (0.26,1.86),P=0.48]、术后6周[SMD=1.50,95% CI(-3.40,6.40)]和12周跟腱延长度[SMD=- 0.25,95% CI(- 5.64,5.14)l及踝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术后制动相比,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增加跟腱再次断裂和感染的风险,对术后6周和12周跟腱延长度、小腿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远隔缺血后适应(IRpostC)组,每组30只.分别干预后采集各组兔部分肠道组织作为标本,试剂盒检测肠道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chiu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变化.结果 I/R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测定值及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 14.72±0.21) nmol/mg、( 1.65±0.35) U/g、(3.30±0.69),IRpostC组分别为(7.13 ±0.40) nmol/mg、(0.91±0.33) U/g、2.10 ±0.92,与对照组[(3.28±0.26) nmol/mg、(0.52 ±0.23) U/g、0.69±0.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postC组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电镜下发现细胞损伤减轻.结论 以肾脏作为远隔器官的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40例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胸部CT对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单发12例(30%),多发28例(70%);单侧18例(45%),双侧22例(55%);单纯磨玻璃密度(GGO) 32例(80%),完全实变1例(2. 5%),GGO+实性混合密度7例(17. 5%);分布模式为小叶核心型17例(42. 5%),胸膜下型7例(17. 5%),混合型13例(32. 5%),弥漫型3例(7. 5%)。伴随征象中血管增粗征17例(42. 5%),胸膜平行征10例(25%),空气支气管征8例(20%),晕征7例(17. 5%),反晕征1例(2. 5%),铺路石征3例(7. 5%)。吸收期病变残留纤维条索灶或胸膜下线的有14例(35%);病变完全消失未残留纤维条索灶的有20例(50%);以上2种形式均存在的有6例(15%)。有17例第2次CT复查有进展。结论 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其... 相似文献
110.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