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证实NGF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夹断小鼠和大鼠坐骨神经轴索,测再生轴索计数及分类,在比目鱼肌远(Dis)、近(Pro)端测神经肌肉电潜伏期(NMEPL).结果:小鼠NGFim05-1kBU·kg-120d增加轴索再生率,2-4kBU·kg-1减轻比目鱼肌萎缩.大鼠NGFim1(40d),2(30和40d),4(20,30,40d)kBU·kg-1均显著增加损伤神经的轴索再生率;高、中剂量增加粗轴索计数;各剂量均缩短DisNMEPL(20d,30d)和ProNMEPL(40d);高剂量在各时点使两者均缩短.结论:NGFim明显促进大鼠和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并减轻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糙叶败酱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糙叶败酱水提物,测定其多糖含量和皂甙含量;糙叶败酱提取物作用于荷瘤小鼠(S180),观察生命延长率,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肿瘤细胞花环率和红细胞膜CD35和CD44s数量.结果 糙叶败酱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21.4%,皂甙含量为41.8%,作用于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增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肿瘤细胞花环率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得到改善,同时红细胞膜CD35和CD44s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糙叶败酱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物有一定的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3.
荷瘤小鼠扶正抑瘤颗粒含药血清对H22细胞的凋亡、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扶正抑瘤颗粒(FYG)含药血清对H22细胞的凋亡、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YG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22细胞DNARNA、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FYG含药血清可引起H22细胞的凋亡,细胞DNARNA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自由基含量升高。结论FYK含药血清引起H22细胞的凋亡可能与其影响H22细胞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4.
血黏度增高大鼠血清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黏度增高(HBV)大鼠血清致脑细胞钙超载及死亡的毒性作用。方法高分子右旋糖酐制作HBV动物模型,HBV持续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清为干预因素,分别干预原代培养大鼠脑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脑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及致脑细胞死亡情况。结果HBV1—5d的大鼠血清干预脑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30S后达到高峰,荧光强度及其持续时间与HBV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并出现碘化丙啶着色的细胞核,其数量随HBV的持续时间而增多。结论右旋糖酐性HBV大鼠血清含有致体外培养脑细胞毒性因素,持续钙超载是导致脑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36.
用 HRP 逆行标记法,对猫中缝核簇向嗅前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起源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发现中缝核簇——嗅前核投射起源于脑干吻侧的中缝背核、中央上核、中间线形核和吻侧线形核,其余中缝核与嗅前核无直接上行联系。RD 内的标记细胞多为梭形和多极细胞,位于核的中间部,集中于核的中、吻段、尾段极少。CS 内的标记细胞呈卵圆形,位于核的中线区,只分布于核尾段。LI 和 LR 内的标记细胞形态多样,标记细胞散布于 LI 的全核,在 LR 内只出现于同侧核,且靠腹侧分布。 相似文献
37.
38.
用HRP逆轴突传递法观察了24只猫臂旁核(PB)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涉及到的所有皮质区均从PB接受数量不等的投射纤维。PB投射纤维的起源细胞主要分布在臂旁内侧核(PBm),少量在臂旁外侧核(PB1)和结合臂(CB)内;这些细胞主要出现在PB的吻侧2/3,以中等大的梭形细胞居多。根据各注射例PB内标记细胞数的多少可知:PB发出的纤维广泛投向皮质各脑回,重点投向前半皮质,其中前,后乙状回是投射中心,其余各脑回(包括未见报道的听区、梨状区、压上回、压旁回和海马)只接受PB的少量上行投射纤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3种常见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制备热带假丝酵母菌、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并行倍比稀释,设1、4、16倍3个稀释度以及对照组。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将3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稀释度的上清液与ECV304细胞共培养,采用 MTT法测定培养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48 h后细胞密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 48h后对ECV304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培养24 h后,3种假丝酵母菌1倍稀释的上清液均可促进细胞增殖,4倍稀释的克鲁斯假丝酵母菌也可促进细胞增殖(P<0.05);培养48、72 h后,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仍可促进ECV304细胞增殖,而热带假丝酵母菌上清液无论稀释度高低均不能促进ECV304细胞增殖。培养48 h后,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上清液组的细胞密度明显增高,同时其G/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升高(P<0.05);而热带假丝酵母菌组的细胞密度和PI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克鲁斯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有诱导作用,临床上应加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