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男,45岁,因右侧头痛伴间断发热2个月入院.于2003年7月起右侧头痛,伴有视力模糊、复视,间断发热,体温为37~38 ℃,先后在当地医院多次住院治疗,查血象未发现异常,颅脑CT检查均正常,按“青光眼”对症处理,症状日渐加重,于9月8日行眼眶CT检查示“颞下窝及眼眶外上限有占位性病变”,体温仍不稳定,血象提示中度贫血,行骨髓穿刺检查:考虑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Aml-M2a).  相似文献   
2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种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性白血病 ,自 80年代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首先将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 (A TRA)应用于APL的诱导缓解治疗 ,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突破性进展[1] 。但可引起白细胞过高、维甲酸综合征及快速发展的耐药性 ,故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诱导细胞凋亡及部分细胞分化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APL ,不杀灭白血病细胞 ,对患者伤害也不大 ,作为诱导分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典范 ,为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2 ] 。现将As2 O…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 ,5 0岁 ,因双下肢皮肤出血点 3d入院。查体 :体温 37.4℃ ,意识清楚 ,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 ,巩膜轻度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6 8× 10 9/L ,红细胞 2 93× 10 12 /L ,血小板 36× 10 9/L ,乳酸脱氢酶 781U/L ,直接胆红素 9 19μmol/L ,间接胆红素4 3 5 μmoL/L ,尿素氮 11 16 μmol/L ,骨髓增生活跃 ,中晚幼红细胞多见 ,并见花瓣、盔形、三角形破碎红细胞。B超 :肝脏不大 ,脾脏偏厚。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地塞米松10mg治疗 ,于第 3天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发热 ,体温4 0…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分为对照组(NS)、维甲酸组(ATRA)、增强组(ATRA SNP)、抑制组(ATRA L-NMMA),分别加入HL-60细胞培养液中共同培养48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查HL-60细胞核因子-kB荧光强度、细胞周期比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HL-60细胞核因子-kB活性均降低,以增强组最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O表达水平升高,其中维甲酸组、增强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抑制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G1期细胞比例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维甲酸组相比,抑制组G1期细胞比例降低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增强组G1期比例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通过下调核因子-kappaB活性,同时增强NO合成是其抑制HL-60细胞增殖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胸腺类癌1例     
患者 ,男性 ,39岁 ,干部 ,于 1997年 4月 15日出现胸背部闷痛 ,胸片示 :前上纵隔肿物 ,胸部CT提示 :胸腺瘤。 1997年 5月 19日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腺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约 4.5× 3 .5× 2 .0cm3,形态不规整 ,与主动脉关系密切 ,呈椭圆形 ,包膜完整 ,切面灰黄色 ,部分区域为棕黄色 ,并有囊性变。术后病理 :镜下见部分浸润的小圆细胞 ,呈索条状排列 ,包膜有浸润。免疫组化染色 :LCA (-) ,NSE( ) ,EMA ( ) ,考虑为类癌。术后行IL 2治疗。于 1998年 9月 6日出现胸背部持续性钝痛 ,行胸部CT扫描示 :胸腺类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