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目的通过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鼢接种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优选感染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树鼢对HBV的感染率及检出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用人HBV阳性血清接种42只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鼢,选择合适的引物,经巢式PCR(nPCR)技术检测它们肝组织及血清的HBVDNA,并对扩增出的DNA片段进行测序验证,以及对活检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接种后动物的肝组织和血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和71.4%(30/42),肝组织和血清共同阳性的为40.5%(17/42),总阳性率为78.6%(33/42);扩增的DNA片段经测序与人HBVDNA相应片段的同源性为98%和99%;肝组织病理改变以轻度炎性病变较多见。结论用人工繁育的围生期和幼年树鼢感染HBV,可提高树鼢对HBV的感染效率;用nPCR技术及选择合适的引物配对检测肝组织和血清标本的HBVDNA,是评价树曲庶婆HBV娃掰.曲齄戚、可靠方溃  相似文献   
142.
树Qu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p53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变过程,p53基因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将树鼩分为四组A组HBV+AFB1,B组只感染HBV;C组只摄入AFB1;D组作空白对照.定期肝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实验树鼩肝及肿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1)接受HBV及AFB1双因素的A组,肝细胞癌(HCC)发生率(66.7%)明显高于只接受HBV的B组或AFB1的C组(30%),而且HCC的平均发生时间也明显早于C组,(120.0±16.6)周与(153.3±5.8)周,t=3.336,P<0.01.(2)在第75周前各组动物肝均未检出突变的p53蛋白.(3)105周时,A组p53蛋白表达率为78.6%,B组为60%,C组为71.4%,D组为10%(x2≥5.03,P<0.05).在A、C组检出p53基因异常带.(4)树鼩肝癌p53基因突变点分别位于2 7 5、7 8及1 3密码子;其野生型p 5 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人的p 5 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7%、93.4%.结论再次证实HBV和AF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突变的p53蛋白出现于肝细胞发生癌变之前,p 5 3基因的突变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演进.HBV可能协同AFB1致p 5 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经腹股沟手术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67例,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照组114例行传统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精液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精索静脉曲张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89%,对照组为14.91%,研究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和传统经腹股沟手术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良好效果,但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出血量较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少。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明确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家医院的内科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参加本项研究。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致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后出现PIC窗的患者入选,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监测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90例患者入选,序贯通气组47例,常规通气组43例。序贯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比较,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4±4.4)、(11.3±6.2)d,P=0.000],VAP发生率明显下降(3/47、12/43,P=0.014),住ICU时间减少[(12±8)、(16±11)d,P=0.047],患者病死率降低(1/47、7/43,P=0.02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显著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 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或)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形成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变化.方法:成年树鼩按不同处理分为A(HBV+AFB1)、B(HBV)、C(AFB1)、D(空白对照)4组.各组动物定期肝活检;存活动物于实验160周时处死.各次活检以及处死的动物肝组织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IGF-Ⅱ蛋白表达的检测,并辅以常规病理组织学及HBsAg等HBV感染标志的检查.结果:HCC的发生仅见于A、C组,分别为66.7%(14/21)和30.0%(3/10),该两组的IGF-Ⅱ阳性率曲线亦高于其余两组,其中C组的曲线虽曾在实验中期高于A组,但不稳定;A组则于实验期间一直较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B组仅有大增生结节但无HCC发生,该组的IGF-Ⅱ阳性表达率曲线在3个实验组中最低,仅高于空白对照D组. 结论:IGF-Ⅱ在HCC的形成过程中呈较稳定、高水平的表达,但这种现象与HCC的诱发因素为化学致癌物还是病毒致癌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通脉地仙丸,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粪常规的变化.结果:2组心衰疗效、心脏彩超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辅助治疗缺血心肌痛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