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慢性胃粘膜病变患者血液、胃液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关系,初步探讨TGFα在胃粘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PU)患者44例,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DU)22例,胃溃疡(GU)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8例;另选择20例胃镜观察胃粘膜基本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镜下经活检孔抽取胃液,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胃液、血液中TGFα,EGF,PGE_2的含量。 结果:GU和DU两组的血清TGFα(ng·L~(-1)),EGF(ug·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SG组(3.5±1.1,3.4±1.3 vs (5.9±1.6.5.0±1.7,p<0.01;0.3±0.1,0.3±0.1 vs 0.6±0.2,0.5±0.2 p<0.01)。GU和DU血浆PGE_2(ng·L~(-1))含量与对照组和CS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4.7±8.4,26.0±8.7 vs 25.2±8.0,20.9±7.7,p<0.05).GU,DU和CSG三组胃液中TGFα(ng·L~(-1)),EGF(ng·L~(-1)),PGE_2(ng·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1.6±0.7,2.1±0.7 vs 2.7±0.8,p<0.05;109±47.121±67.113±48 vs 373±78,p<0.01;15.8±6.6, 14.1±7.3,16.4±6.9 vs 21.9±7.5,p<0.05)。GU组胃液中TGFα与PGE_2间存在直线正相关(r=0.55,p<0.05),GU组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胆管癌组织活检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行病理诊断的内镜下组织活检的有效方法 .方法 82例胆管癌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X线下显示胆管呈狭窄或闭塞型影像学改变,确定病变部位,对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方法 咬取活组织数块,同时收集狭窄胆管扩张后组织碎块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病变部位活组织咬检及留取,胆管癌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达到92.18%,假阴性7.82%,操作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管癌行病理诊断的内镜下组织活检操作方法 安全,可靠,是胆管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非X线下结肠镜检查时镜身在大肠内的状态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的判定方法,往往因结圈不能及时解除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常见剧烈腹痛),操作者也进镜受阻延时费力。虽借助X线对解圈有帮助,但这样不仅使患者受到放射线照射,而且操作者也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产生不良后果。我们探索了非X线下结圈判定及解决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放疗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及置管胆汁内引流技术(EMBD)对1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确定胆管癌位置及浸润的范围,将装载放射性125I的施源器置入病灶靶区进行内照射放疗. 结果:13例患者1年生存率100%(11/11),2年生存率80%(4/5),中位生存期18个月,生存期最长31个月,除1例125I密封源置入内照射第16个月死于右肝叶脓肿伴右侧脓胸外,其余12例胆管癌患者均健在.未见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及胆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EMBD引流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至9.0~36μmol/L.结论:内镜下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确切,肿瘤病灶靶区高剂量照射,控制肿瘤发生、发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80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实施ERCP诊治的80岁以上老年患者,评估既往疾病谱对ERCP操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ERCP操作,术后围手术期严格管理,检测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及必要生化指标,1周内检测有无继发或加重其他脏器损伤。结果 80例80岁以上患者中11例(13.75%)合并重要脏器疾病,2种以上疾病者占51.25%(41/80)。77例(96.25%)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一次取石成功率为74.55%(41/55),3例无法行二次取石患者内镜下将鼻胆引流管剪断改为内引流;1例胰腺癌并十二指肠狭窄患者先行狭窄肠腔扩张后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后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80例患者中1例胰腺癌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后1周继发肾衰,死于心衰、呼吸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ERCP平均操作时间为(26.64±8.31)min。结论高龄老人(80岁)行ERCP操作相对比较安全,术后效果明显,围手术期全程进行管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X线透视引导下光动力治疗(FGPDT)用于食管癌重度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纤维内镜无法通过的食管癌重度梗阻患者行FGPDT;统计治疗误差。于术前及术后3天、1周、1个月采用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法评定吞咽困难程度;术后1个月评价治疗效果;采用CTCAE V4.0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术中与术后治疗误差分别为(1.23±0.42)mm、(0.96±0.52)mm及(1.39±0.47)mm。术后3天Stooler分级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Stooler分级较术前降低(P均<0.01)。术后1个月20例均达到部分缓解。术后19例出现轻度发热,16例手术部位食管疼痛,11例恶心,1例呕吐,均为1或2级不良反应,后自行缓解;未发生食管瘘和3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X线透视引导下FGPDT治疗食管癌重度梗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刘素丽  高昆  王鼎鑫  邢国璋 《河北医药》2010,32(23):3348-3350
目的分析无痛内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此技术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78例实施内镜介入诊治的胆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6)与对照组(n=82),观察组在咪唑安定诱导下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行内镜诊疗。记录在诊治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不良事件及反应,同时监测操作过程及其前后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各种并发症。结果 177例患者完成整个操作。2组患者在操作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除哮喘、胆心反射两项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D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好转,未影响操作。结论无痛内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特点及诊断方法的实用性。方法对73例EGC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白光胃镜下黏膜异常表现,行色素胃镜及放大胃镜检查,根据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靶向活检送病理,病理明确癌变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作为最终诊断;记录整个检查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及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73例发现病灶86处,其中9例有2处病变,2例有3处病变,白光胃镜下以0-Ⅱc型居多,占43.84%;腺管开口Ⅲ型23处、Ⅳ型44处,Ⅴ型19处;微血管形态规则型51处(59.30%)、不规则型29处(33.72%)、未发现微血管结构6处(6.98%)。普通白光胃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0.46%(52/86)、基本符合率为72.09%(62/86),放大内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3.02%(80/86)、基本符合率96.51%(83/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内镜下具有特异性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可以加强对EGC识别能力,提高EGC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根据十二指肠乳头与憩室的解剖关系,胆总管末端的开口与憩室的解剖关系,判断胆总管末端走向,另外术中还利用胆总管内注水法,球囊或切开刀退拉法进一步确定EST的切口方向和大小,对8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结石取净率97.56%,2例分别因结石直径大于3cm及胆总管结石充满,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6年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活组织结核杆菌检测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鼎鑫  张月寒  樊建平  张建生 《临床荟萃》2009,24(15):1340-1341
回盲部溃疡性病变在内镜下检出率呈增高趋势,此处最难鉴别的疾病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对这两种疾病均不具有特异性,即使根据内镜下表现和活检病理也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我们通过内镜下活组织结核杆菌检测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此类疾病正确诊断的方法,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3783例,共检出回盲部溃疡51例,其中恶性病变24例,非恶性溃疡27例。将非恶性溃疡27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男16例,女11例,年龄13~69岁,平均(38.6±22.5)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