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众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逐渐兴起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组织工程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尤其植入血供不佳的受区时,因不能及时地与机体建立起血供连接,使得成骨效果不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已成为构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侧支代偿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6年9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住的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共1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侧支代偿分级及预后情况,分析侧支代偿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比例高(6/10),病情重,预后差(mRS≥3,5/10)。闭塞病变多位于椎动脉V1段起始处(13/20),其次是V4段(6/20),V3段(1/2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入院时及随访结束时脑梗死所占比例较侧支代偿充分组均较高(2/4 vs 4/6;2/4 vs 5/6),差异无显著性(P=0.43,P=0.3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较代偿充分组入院病情重(mRS≥3者分别为1/4 vs 4/6;NIHSS评分≥4者分别为0/4 vs 1/6;P=0.24,P=0.60),预后差(mRS≥3者分别为1/4 vs 4/6),差异无显著性(P=0.24)。
结论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高,病情重,预后差。侧支代偿程度可能影响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3.
9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99例GIST病例资米斗。结果:1)GIST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以60岁以上最多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2)胃间质瘤好发于胃底和胃体。3)术前胃镜、上腹CT、超声内镜等有助于提示诊断,但最终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其中DOG-1、CDl17是目前诊断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其他CD34、SMA、S-100等可协助鉴别诊断,CEA对胃间质瘤的诊治无价值。4)手术仍是目前胃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肿瘤可局部切除,手术切缘距肿瘤3cm已足够;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胃大部切除,必要时行全胃切除;若侵及其他脏器,应争取-并切除;因淋巴结转移极少见,故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问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koth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 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min比(196.2±54.3)min和(228.5±67.7)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ml比(170.5±61.5)ml和(188.5±76.7)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外用盐酸罂粟碱抑制植皮片术后挛缩的作用机理。方法:取18只大鼠36侧移植皮片作为实验对象,将大鼠分成测量组及取材组,同一只大鼠的植皮片按左右侧对应位置进行配对,分成A(罂粟碱治疗组)、B(空白霜剂对照组)2组。A组每日在植皮片表面外涂2%罂粟碱霜2次,B组仅涂抹空白对照霜剂,术后90天后,A、B两组改为全部应用空白霜剂。最后观察两组术后10、20、40、60、90、120天收缩率变化及α-SMA免疫组化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外用盐酸罂粟碱霜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植皮片术后挛缩,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应用盐酸罂粟碱霜后,皮片创面中的肌成纤维细胞(MFB)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用药组皮片的Ⅰ/Ⅲ型胶原比值较用药组降低。结论: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抑制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挛缩,其作用机理在于盐酸罂粟碱可以明显减少皮片下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的数量并降低Ⅲ/Ⅰ型胶原比值从而抑制了植皮片的挛缩。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与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hild-Pugh分级法将其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每组各20例;同时取同期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4组受试者的CHE、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HE、CA125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组的CHE、CA125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出现并发症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HE与CA125值发现,两者的CH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患者的CA125值明显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血清CHE、CA125水平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可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7.
费晓斌  王黔 《腹部外科》2021,34(2):167-168,F0003
无症状环状胰腺的病人早期较难发现,既往无症状的老年病人更为罕见,相关检查有助于确诊,不同分型的环状胰腺需要予以不同的诊疗方案。此文通过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不完全型环状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对相关文献总结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环状胰腺的认识。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9.
浅表肌腱膜系统多重悬吊的全颜面除皱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持久的全颜面除皱术式,以利于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浅表肌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多重悬吊法进行全颜面除皱术,首先进行广泛皮下组织分离;接着应用1号丝线折叠缝合切口前1~2cm的SMAS,缝合间距1cm,折叠量约1~2cm,将颈阔肌后缘略做分离,向后上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缝合;再用4-0可吸收线将眼轮匝肌及口角、鼻翼附近的SMAS分区向外上悬吊缝合。结果两年来临床应用此法为48例进行手术,术后随访6~16个月,无面神经损伤、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受术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并发症包括:颞部秃发3例,暂时性不对称2例,耳后瘢痕增生2例。结论本法克服了单纯皮下分离除皱时疗效不持久的缺点,避免分离SMAS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实践证明,SMAS多重悬吊的全颜面除皱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持久的除皱术式。  相似文献   
70.
陈佳  王黔  曹建初  钟愉 《贵州医药》2003,27(7):663-664,F002
患者杨某,女,24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9天”于2002年9月9日入院。患者于9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约鸡蛋大小,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偶感上腹部胀痛,呈阵发性隐痛,无放射痛及牵扯痛。无发热、呕吐、返酸、嗳气,无咳嗽、咳痰、咯血、纳差及腹泻等。腹痛与进食无关。就诊于广东省江南医院,行B超检查示肝区混合性包块;CT示腹腔内占位,考虑为“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门诊以“上腹部包块”收入外科,作CT检查示十二指肠圈内占位。病后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遗传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体查:T36.2℃,P80次/分,Bp100/70mmHg,R20次/分。神清,无明显病容,颈软,气管居中。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