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临界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冠状动脉功能异常。方法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研究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及 17例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 (临界性高血压组 )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以潘生丁静脉注射后和静息时舒张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率 (D/R PDV)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 (D/R PSV )作为CFR指标。结果 :1两组受检者静息时的 PDV无显著性差异〔(43± 10 ) m m/s∶ (46± 8) mm /s,P >0 .0 5〕;2静脉注射潘生丁后临界性高血压组的 D/R PDV、D/R PS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D/RPDV:2 .2 5± 0 .36∶ 2 .86± 0 .42 ,D/R PSV:2 .0 0± 0 .2 6∶ 2 .5 6± 0 .41,P<0 .0 5 )。结论 :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 CFR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32.
子宫肿块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子宫肿块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能力。方法:对经手术理证实的38例(69个病灶)子宫肿块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检查相对比。结果:良性病变26例,分别为子宫平滑肌瘤、腺肌病、慢性血肿。恶性病变15例,分别为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子宫平滑肌肉瘤、滋养细胞肿瘤和转移瘤。有3例良恶性肿瘤同时并存。所有病例均于T2WI显示较好,T1WI对于判断肿瘤是否宫外侵犯较有帮助。MRI对子宫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4.2%、89.8%,均高于B超(82.6%、75.3%)。结论:MRI能较准确地显示病灶数目、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的分期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33.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舌鳞癌细胞SCC9和CAL27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GF-β1(5和10 μg·L-1)组,TGF-β1刺激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间质相关标记蛋白Vimentin和上皮相关标记蛋白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舌鳞癌SCC9和CAL27细胞形态从多边形上皮样结构、成簇生长、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状态变为单个分散的长梭形细胞,细胞间连接消失,呈现间质细胞表型。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Vimentin表达强度升高,E-cadherin 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p-AKT表达强度降低。结论: TGF-β1可诱导舌鳞癌细胞发生EMT,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34.
王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73-1875
目的探讨咳嗽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参考,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387例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和亚急性咳嗽258例(67%),慢性咳嗽中通过影像学确诊73例(19%),经验性诊断和诊断性治疗有效51例(13%),病因未明5例(1%)。结论咳嗽病因复杂、隐匿,复诊率高,对病因明确的咳嗽应采取针对性治疗,对缺乏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咳嗽患者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予以诊断性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重复各种辅助检查,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3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胎儿心脏机械性PR间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的83例疾病组胎儿,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正常对照组为100例中、晚孕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引导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记录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血流频谱,测量从舒张期二尖瓣A峰起始至收缩期主动脉射血起始的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PR间期),并同时测量收缩期主动脉射血起始至二尖瓣A峰起始的时间(VA间期)。结果 83例疾病组胎儿中先天性心脏病69例,心律失常1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双胎儿)。其中54例多普勒超声测量PR间期延长(131~220ms),并检出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和弱阳性5例。正常对照组100例的中、晚孕孕妇均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并经超声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其他胎儿异常,多普勒超声测量PR间期值均≤130ms。两组PR间期、VA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除孕妇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胎儿传导系统受损外,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时,其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功能的易损性明显高于正常胎儿。其影响因素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和传导系统发育不良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6.
目的研究甲醛和甲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联合毒性效应的类型。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72只,按3×3析因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即对照组(0mg/m3甲醛+0mg/m3甲苯),甲醛组(1、5mg/m3),甲苯组(400、2 000mg/m3),联合组(1mg/m3甲醛+400mg/m3甲苯、1mg/m3甲醛+2000mg/m3甲苯、5mg/m3甲醛+400mg/m3甲苯、5mg/m3甲醛+2 000mg/m3甲苯)。采用50 L染毒柜(顶置风扇)静式吸入染毒,每天2h,连续14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导航实验中,甲醛和甲苯可致小鼠逃避潜伏期随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延长,联合染毒组较同等剂量的单独染毒组尤为明显,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呈缩短趋势,训练天数、甲醛和甲苯染毒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甲醛和甲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甲醛和甲苯染毒可致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对找到平台的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和甲苯染毒可致小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和修饰次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对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结论甲醛和甲苯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神经行为表现,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7.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胎儿"心脏指数"(附6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输出量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668例正常胎儿的"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值.结果正常胎儿"CI"范围在400~600 ml/kg·min之间.结论以胎儿"CI"评价胎儿心泵功能较为客观和准确.  相似文献   
638.
王鸿 《福建中医药》2002,33(3):25-26
杨兆钢教授是著名的芒针专家,现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芒针科主任,全国针灸临床中心科研课题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他在秉承传统针灸学精华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不断挖掘、整理、完善流传民间的芒针疗法,使该疗法成为针灸学园地中一枝灿烂的奇葩。笔者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有幸跟随杨师,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其独特的理论和其精妙的针法,令人慨叹祖国医学宝库中无穷的奥妙。下面就其治疗经验特色,谈谈个人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39.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成骨量测定,证实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微孔钛种植体复合后,有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