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浙江普陀岛海泥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wqh-57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将菌株进行大规模发酵,乙酸乙酯萃取,采用小孔树脂MCI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通过核磁(1H NMR和13C NMR)和质谱(MS)等波谱分析方法,并与相关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结果分别为physcion (1)、emodin (2)、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 (3)、isorhodoptilometrin (4)、2-(2’, 4’, 6’-trihydroxyphenyc)-(7-hydroxy-5-methyc) chromone (5)及(Z)-N-(4-hydroxy styryl) formamide (6)。其中,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3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高涛涛  陶毅  朱胜  王鸿  随志辉 《安徽医药》2018,39(4):462-46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行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6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分析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单孔VATS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并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97.8±51.5)min,术中出血量(48.1±70.9)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1.5)分,术后胸引管留置(2.4±1.0)d,微胸引管留置(6.5±2.5)d,术后住院(7.3±2.4)d,淋巴结切除(12.1±4.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8.1±3.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4.7±1.1)站。结论 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4.
为评价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将50只健康7-12周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4%淀粉溶液)组和348.22、139.29、69.64mg/kg FOX-7染毒组,另设阳性对照(40mg/kg环磷酰胺)组,每组10只。每日固定时间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0ml/kg,连续5d。于首次染毒后第12天,观察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单价体率。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348.22mg/kg FOX-7染毒组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FOX-7染毒组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单价体和性染色体单件体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FOX-7可能会引起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结构畸形改变。  相似文献   
25.
多普勒超声对双胎输血综合征外周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妇产科临床的关注。本文应用多普勒超声对11例TTTS胎儿的外周血流进行评价,以探讨两胎儿间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形式及对妊娠后期危险性预测,结果:1、供、受血儿脐动脉搏动指数(P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2、外周动脉-降主动脉(DAO)及大脑中动脉(MCA)PI值和峰值(Vm)降低(P<0.01);3、妊娠晚期受血儿充血性心衰加重时脐静脉出现搏动性血流及心内房室瓣返流,结论:外周血流多普勒频谱改变为TTT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的资料,TTTS胎儿的多普勒超声监测有助于降低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各18只,正常组10只。塞来昔布组大鼠采用塞来昔布进行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采用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干预,设置喷嚏试验、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然后测定漏尿点压力(LPP)、腹部漏尿点压力(ALPP),观察3组大鼠病理形态学特征,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通路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脂肪氧化酶(LO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水平。结果喷嚏实验阳性率模型组66.67%,显著大于塞来昔布组的27.78%,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PP、ALPP、TGF-β1、CTGF水平及LOX蛋白水平均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正常组(P均<0.05),COX-2、MMP-2蛋白水平均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正常组(P均<0.05)。结论塞来昔布对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通过调控TGF-β1/CTGF通路蛋白,可以改善大鼠COX-2、LOX、MMP-2水平,对于治疗和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PARP抑制剂WZ-8对人源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裸鼠移植人结肠癌(HCT116)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SRB染色法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研究WZ-8在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结果 体外WZ-8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1±0.01)mg·mL^-1。体内研究表明WZ-8(20 mg·kg-1)对小鼠移植HCT116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均高于同类化合物Iniparib。结论 WZ-8在体外对人源性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内可抑制裸鼠移植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掌握德昌县血吸虫病监测点2005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德昌县六所乡新河村选择1个国家级监测点,并开展2005年监测工作。结果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16440m2,平均活螺密度0·63只/框(每框=0·11m2);发现感染螺12只,钉螺感染率0·21%。检查725人,血吸虫血清阳性率22·34%,血吸虫感染率2·20%,患者克粪虫卵数几何均数17·87。耕牛感染率为2·56%(2/78)。结论德昌县血吸虫病已控制在一定水平,应加强耕牛防治力度和重点人群的治疗,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某新型火炮发射时冲击波的生物效应。方法在火炮发射的炮手位和装填手位布放冲击波传感器、羊和豚鼠,火炮发射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解剖、生化指标测试、组织病理学检测,综合评估生物效应。结果该新型火炮发射时冲击波可引起豚鼠鼓膜破损率高达100%;羊肝、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血液中醛固酮和皮质醇含量降低,而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结论实验动物鼓膜、肝、肺是该新型火炮冲击波致伤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防治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胸心外科174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纵隔、胸腔双引流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5±6.28)岁,术后行纵隔、胸腔双引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2.36±5.24)岁,术后常规单纯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2.6%,P〉0.05)。纵隔、胸腔双引流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术后3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71.86±7.43)hVS.(123.12±10.05)h]、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5%VS.26.9%)、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6.7%VS.32.1%)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6例,失访17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食管癌手术中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