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证明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4例诊断明确、脊柱后凸畸形35°,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期或二期进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融合术。其中短钉组104例,选用长20~35 mm的短椎弓根钉置于患椎椎弓根。如1个患椎剩余骨质1/3,而另1个患椎剩余骨质1/3,则行短钉、常规螺钉固定。长钉组:常规椎弓根螺钉置于患椎相邻的正常椎骨中,固定范围跨越患椎上、下各1个正常间隙。所有患者均采用四联化疗方案。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62.1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植骨平均愈合时间,短钉组4.3个月,长钉组4.6个月,Cobb角矫正度及丢失率2组分别为13.26°±3.76°,6.22%和16.35°±2.63°,5.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与C反应蛋白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年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短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长钉组好。结论腰、骶椎结核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钉固定、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具有仅融合、固定病变节段,保留相邻正常的脊柱运动单元功能,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23.
传统的病案管理以纸质病案和手工操作为主,病案利用的难度大、可及性不足、利用水平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自身就诊病案信息越来越重视的需求。因此,本研究设计了全新的、全流程的"互联网+"医院病案管理新模式,该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病案管理全过程,包括:基于OCR技术的病案回收、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病案质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病案智能编码、基于二维码的病案自动归档、基于云数据的病案远程利用。为实现"互联网+"病案管理新模式,还需做好完善结构化病案的顶层设计、构建医院信息系统与病案的互联互通平台、实现病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强化病案的法制化监管、提高病案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与脊柱结核病理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采用后前路、前路、后路手术方式获取2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理标本: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分别采用Bac T/ALERT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及三种病理组织标本各自的阳性率,分析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结果]Bac T/ALERT 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和20.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 T/ALERT3D法中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4.17%、23.08%、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罗氏培养法中上述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12.4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8份结核菌培养阳性的结核菌落分别进行抗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测定,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7.18%、89.74%、98.72%、98.72%、97.44%,耐药率分别为12.82%、10.26%、1.28%、1.28%、2.56%。[结论]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Bac T/ALERT3D液体培养系统具有明显缩短检出时间、提高检出率的优势,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阶段的疗效评估等方面更具有应用价值;脓液标本培养过程简单,且其培养阳性率高于结核肉芽组织及病灶壁,可作为脊柱结核标本培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5.
揭黎明  王骞  郑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77-1679
目的: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准确性、稳定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7例104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8例107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波前像差等进行比较。结果: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61°±2.08°,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术后6mo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96眼,92.3%)多于对照组(78眼,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8±0.26D)低于对照组(-0.4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试验组无散光眼(49眼,47.1%)多于对照组(31眼,2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试验组彗差的增加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6.
保神汤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娜  王骞  姜琳  乔晶 《中医药学报》2010,38(5):108-110
目的:观察中药保神汤合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的症候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价保神汤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方法,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保神汤加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纯西药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快了药物的起效时间,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从而增加了疗效。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7.
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凋亡中caspase-3活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们新近的研究表明,超生理剂量的皮质酮(大鼠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大鼠Leydig细胞凋亡。本研究拟评价在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激活是否有其上游的caspase-8平和 caspase-9的参与。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榆测经皮质酮处理的大鼠Leydig细胞中caspase-8活性,以DNA梯状电泳条带作为评价细胞凋亡的指标,观察caspase-8抑制剂是否能够抑制细胞凋亡,采用RTPCR枪测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中caspase-9的mRNA水平。结果在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中出现caspase-8活性增高,以12h最为址著,升高的caspase-8的活性可被caspase-8抑制剂抑制,并导致Leydig细胞的凋亡过程被阻断。Leydig细胞中caspase-9的mRNA水平在皮质酮作用下上升,同样以12h最为显著。结论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调亡与caspase-8和caspase-9有关。  相似文献   
28.
王骞 《中国科学美容》2011,(10):17-18,21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合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原抗抑郁剂的基础上合并中、小剂量喹硫平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临床痊愈13例(18.06%),显著进步16例(22.22%),进步28例(38.89%),无效15例(20.83%),副反应轻微。结论喹硫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9.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手术造成兔颈总动脉对迷走神经稳定的压迫,检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构建手术组动物模型,将25只新西兰兔的迷走神经与颈部结缔组织固定,造成颈总动脉对迷走神经的持续压迫。同时将25只未经手术处理的新西兰兔作为对照组,采血后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兔颈迷走神经被压迫后,全血黏度高切指数、全血黏度低切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和非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兔颈总动脉的压迫刺激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可以导致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异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