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深度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观察有无特异性超声征象,旨在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及精准诊断提供更多诊断依据。方法对20例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的初治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全面观察超声动态图像,以期发现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超声声像图特点及特异性超声征象。结果经阴道超声在20例患者中发现4例直径<2.0 cm的病灶,表现为在葡萄胎清宫术后,子宫肌层内出现异常不均质回声,伴有局部血流信号明显增多紊乱;在8例患者子宫肌层病灶中观察到水肿绒毛的囊状无回声水泡结构。结论葡萄胎清宫术后,在子宫肌层内发现血流异常丰富区域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蚀性葡萄胎。子宫肌层病灶中发现囊状无回声水泡结构有助于精准诊断侵蚀性葡萄胎,并可与绒毛膜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棕榈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液氮保存下的肝星状细胞株,于37℃、5% CO2孵箱中进行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5 组:空白组、TGF-β1(5 ng/ml)组、TGF-β1+ 低、中、高剂量棕榈酸组,即5 ng/ml TGF-β1刺激24 h,再分别加入50、100及200μmol/L不同剂量棕榈酸作用24 h 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Caspase-12 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棕榈酸均能抑制细胞增殖(P <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相对增殖率(RGR)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76.56%、60.93%和34.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透视电镜发现,不同剂量棕榈酸组出现细胞核变小,细胞出现大量线粒体空泡,染色质边集等典型凋亡表现。空白组、TGF-β1组、TGF-β1+低、中、高剂量棕榈酸组凋亡率分别为(3.32±0.29)%、(1.70±0.14)%、(7.26±0.46)%、(11.24±0.52)%及(15.55±0.3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棕榈酸剂量的增加,细胞Caspase-12 蛋白表达增加(P <0.05)。结论棕榈酸能抑制细胞增殖,增加Caspase-12 蛋白表达,促进HSC 凋亡。  相似文献   
153.
对回归社区的244例精神分裂中层得进行了社区康复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患者目前状况的等级与婚姻状况,家族结构和监护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关,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4.
患者,女,28岁。剑突后异物刺痛2月于1998年5月2日来我院就诊。2月前患者在进食时突感剑突后异物滞留,刺痛,多次吞咽蔬菜类大块食团试图将异物咽入胃内,不仅刺痛及异物感未消失,反有加重趋势。曾在镇卫生院及市级医院就诊,均按一般性异物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至今。体格检查未查及特殊。纤维胃镜检查,见食管左侧壁近贲门处及该处贲门粘膜呈块状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隆起顶部见一直径约0.4cm黑褐色异物,经活检孔导入活检钳夹取异物,见一巨大三叉状刺,三根刺身均刺入食管下端贲门处。在无法经活检孔直接取出时,遂张…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海南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PS)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2019年海南省某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40~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PP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055名40~60岁女性参与本调查,平均年龄(51.68 ± 4.14)岁,40~49岁占53.92%;汉族占86.08%;BMI正常占40.58%。该人群PPS发生率为2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292)、在职(OR=0.476)、知晓PPS(OR=0.493)、规律补充钙剂或食用奶制品(OR=0.243)、规律体育锻炼者(OR=0.589)发生PPS风险较低,BMI越大(OR=3.346)、文化程度越低(OR=1.863)、初潮年龄≤13岁(OR=1.699)、产次≥3次(OR=2.711)、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OR=4.288)PPS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海南省40~60岁女性PPS发生率较高,影响PPS发生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在职、PPS知晓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缓解该人群PP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6.
跟腱炎患者临床上较为多见,一般经过合理的保守治疗均能得到满意的缓解,但少数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需手术干预。由于局部解剖因素的影响,传统大切口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将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满意度。我院于2。08—2011年,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跟腱炎患者24例,应用微创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D-二聚体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在预测EICU创伤患者的预后和病死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EICU共收治的2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性研究。根据28 d生存状态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入住EICU首日的基本资料、PCT、CAR、D-二聚体和ISS、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上述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创伤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224例EICU创伤患者28 d病死率为10.3%。最常见的致伤因素为车祸伤。死亡组的PCT、CAR、D-二聚体值和ISS、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受伤、CRP、PCT、D-二聚体、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EICU创伤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AR、D...  相似文献   
158.
胎儿心室腔内点状强回声(intracardiac hypere-chogenic focus,IHF)是在胎儿超声检查中较常见的一种征象.据报道[1],IHF的发生率在0.17%~20.00%,因人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2]认为IHF的出现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作者对54720例胎儿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IHF与胎儿染色体畸形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孕龄对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空间相关成像技术(TUI-STIC)在胎儿心脏筛查中切面间距的影响,初步设定不同孕龄TUI-STIC最佳切面间距的范围.方法 正常中晚孕期胎儿226例,根据孕龄分为18~21周、22~25周、26~29周、30~33周、34~37周共5组.采用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容积图像后,应用TUI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显示胃泡水平腹部横切面、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主动脉弓横部切面,记录TUI-STIC最佳切面间距.比较各组TUI-STIC切面间距,分析孕龄与TUI-STIC切面间距的相关性.结果 226例研究对象的平均TUI-STIC切面间距测值为(3.60±0.88)mm,5组胎儿TUI-STIC最佳切面间距测值分别为(2.33±0.45)mm、(3.04±0.28)mm、(3.82±0.26)mm、(4.41±0.29)mm、(4.91±0.31)mm.各组间胎儿的TUI-STIC切面间距测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儿TUI-STIC切面间距与孕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58,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166X-0.883.结论 随着胎儿孕龄的增长,TUI-STIC最佳切面间距随之加大.TUI-STIC切面间距与胎儿孕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37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神经科危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在537例患者中有483例(89.9%)患者在10min内成功完成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后出现伤口出血11例,皮下气肿7例,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危重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伤口易于愈合、临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