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宫颈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高发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住院患者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9名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和143例非肿瘤病人对照进行有关月经、婚育史、性行为与避孕史、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家庭经济收入、首次性交年龄、洗澡设施、妇科病史、产次和绝经,而结婚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则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 经济收入低、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小、既往有妇科病史、孕产次多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洗澡和清洗阴部少等不洁卫生习惯可能是导致当地该病高发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32.
心,脑血管疾病D—二聚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D-二聚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72例心血管病人,51例脑血管病人和71例健康对照,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性,60岁。有反复心悸阵发性发作史。临床以心悸原因待查行心电图检查。 图A为心悸发作时Ⅱ描记,示P波直立,矮小,P—P规则,频率155次/min,P—R不固定,逐渐递增0.13~0.28s;P6,10,16,20之后无QRS波,脱落QRS波的R—R间隔为最长0.60s 其后R—R间隔逐渐缩短 直至P波后无QRS波出现;P—R间期恢复为最短,QRS振幅增高,房室传导呈4:3、6:5交替出现,ST—T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小儿良、恶性实体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差异及术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恶性实体瘤,15例良性实体瘤和15例健康儿童进行了sIL-2R术前和术后2,3,7动态监测,结果:血清sIL-2R水平在恶性组(988.37u/ml)显著高于良性组(506.40u/ml),无论良性还是恶性实体瘤患儿均显著高于对照(342.93u/ml),术后一周观察显示,恶性组sIL-2R呈上升趋势,而良性组则呈下降之态,结论:实体瘤患儿sIL-2R的定量监测,既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判断,也可作为肿瘤性质判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hnRNP E1与HPV16及其早期蛋白E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问卷收集研究对象CIN相关因素,采集宫颈组织和宫颈脱落细胞。分子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nRNP E1及HPV16 E2蛋白量。结果 HPV16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现上升趋势(P<0.001),CINⅡ/Ⅲ组E2蛋白表达量低于CINⅠ和NC组(P<0.05),且随宫颈病变程度进展,其低表达率呈现升高的趋势。CINⅡ/Ⅲ组的hnRNP E1蛋白表达量低于NC组(P<0.001)。hnRNP E1蛋白与HPV16 E2蛋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nRNP E1蛋白低表达与HPV16感染在CINⅡ/Ⅲ发生中呈正相加交互作用,但在CINⅠ组未发现类似交互作用。结论 hnRNP E1蛋白低表达与HPV16感染、HPV16 E2蛋白低表达均可增加CIN的患病风险,HPV16感染与hnRNP E1蛋白在高级别CIN患病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近年来NSCLC的治疗方法和生存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脑转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据统计约50%的NSCLC在病程中最终会出现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生存期很差,接受标准治疗全脑照射后的中位生存期仅4.5个月。近年来,小细胞肺癌(SCLC)的颅脑预防照射(PCI)使其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而RTOG的一项研究提示,预防性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叶酸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 mRNA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患者55例和正常宫颈(NC)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χ2检验、方差分析、Welch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相加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χ2=32.71,P<0.001; χ2=16.32,P<0.001),且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呈正相关(r=0.41,P<0.001);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0.11,P<0.001; χ2=38.99,P<0.001);红细胞叶酸含量与HPV16 E6/E7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E6:r=-0.14,P=0.009;E7:r=-0.21,P=0.001),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 E6/E7mRNA高表达在CIN1、CIN2+和SCC组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叶酸缺乏和HPV16 E6/E7 mRNA高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两者在宫颈癌变进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诊断标准,沿用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晋城煤业集团总院ICU共收治危重病患者1714例,其中6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占同期ICU收治的各类危重患者的3.5%。肺内疾病致ARDS(肺内型ARDS)共16例,(占26.7%),死亡10例,病死率62.5%。肺外疾病致ARDS(肺外型ARDS)共44例(占73.3%),死亡21例,病死率47.1%。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X^2=13.261,P〈0.01)。原发病为脓毒症13例(占21.7%)及肺炎10例(占16.7%),其他为大手术、重症胰腺炎(5%)、多发性创伤(25%)等。60例ARDS患者中死亡31例,其中肺内疾病死亡10例(占32.3%),肺外疾病死亡21例(占67.7%)。ARDS总病死率为51.67%。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脓毒性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①6年间ARDS平均发病率为3.5%,2007年最低(2.97%),从2004年(3.17%)到2009年(4.06%),呈缓慢上升趋势;②6年间总病死率达51.67%;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ARDS,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③危重病患者并非死于单纯的ARDS;ARDS患者多数死于感染性休克;④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时,则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72例心血管病人、51例脑血管病人和71例健康对照,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在年龄、性别等因素均衡的基础上,显示心、脑血管病例组的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16mg/L和083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43mg/L)。进一步将两病例组分为心肌梗塞、非心梗性冠心病、脑梗塞和脑出血亚型后,发现除了脑出血组外,其余三组的DD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果揭示D二聚体的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含量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此外,根据D二聚体水平鉴别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实际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0年住院分娩病例5824例进行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51.89%,与1997年的30.74%相比.有显著差异(X^2=58.07,P〈0.05),经阴道胎吸助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符合率仅39.45%。手术指征1997年居前5位的是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臀位,2006年社会因素则跃居第一。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