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431篇
预防医学   22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6篇
  4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调查和测量计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受检者乳房压缩厚度(compressed breast thickness,CBT)和腺体平均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了解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AGD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抽样调查来自5 城市17 个医疗机构中17 台次340 个乳腺X射线摄影的曝光参数,使用X线质量控制检测仪测量其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entrance surface air kerma,ESAK)。使用国际通用方法计算AGD,并分析其与CBT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江苏省抽取的340 个乳腺X射线摄影参数中,AGD均数为1.66 mGy。CBT 服从正态分布,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22 cm和1.12 cm。两种不同体位的CB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1,P 〈 0.05),两种体位的AG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P 〉 0.05)。 [结论] CBT 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AGD水平,可为建立适合我国乳腺X射线摄影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量与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泄漏辐射水平,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检测加速器泄漏辐射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中提供的方法,以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对象,使用IBA公司生产的Startrack型剂量分布仪对该加速器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与最大吸收剂量点比值为0.07%,平均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比值为0.04%。结论:研究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进行加速器的X射线泄漏辐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徐志斌  王进 《山东医药》2014,(10):52-5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同期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30例,常规组34例,均于手术结束前放置18号硅胶引流管。延迟组术毕松开止血带后即刻关闭引流管,术后4 h开放;常规组术后一直通畅引流。两组均于术后引流量<100 mL/d时拔出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伤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延迟组术后总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开放引流管对减少术后出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4.
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频度调查及乳腺癌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估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频度,进而估算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并评估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女性人口诱发乳腺癌的风险。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30台乳腺摄影设备年检查人数和受检者年龄分布,估算全省乳腺摄影的频度,并计算乳腺摄影对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使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Ⅶ中的超额归因风险(EAR)模型估算乳腺摄影检查对3个年龄组诱发乳腺癌的风险。结果 江苏省乳腺摄影检查的频度为3.77次/千人口;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剂量负担为0.02 mGy/人。每次乳腺摄影检查对0~15岁组、16~40岁和>40岁3个年龄组的乳腺癌终生归因风险(LAR)分别为138/10万人、14.7/10万人和1.0/10万人。结论 乳腺摄影对人群乳腺癌诱发风险较小,但低年龄组的风险较大,提示针对低年龄乳腺摄影检查仍应慎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智能(IQ)-SPECT/CT和低能高分辨率(LEHR)-SPECT/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PI)图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的31例确诊或者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9.4±12.01)岁。所有患者同日分别行IQ-SPECT/CT+CTAC及LEHR-SPECT/CT+CTAC。视觉分析IQ-SPECT/CT CTAC前后图像及手动配位后图像、LEHR-SPECT/CT CTAC前后断层图像;同时比较左心室各个室壁(心尖、前壁、侧壁、间壁、下壁)IQ-SPECT/CT和LEHR-SPECT/CT CTAC前后与重新配位后的放射性摄取值(%)。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①视觉分析:IQ-SPECT/CT与LEHR-SPECT/CT CTAC前图像比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95,P<0.001)。IQ-SPECT/CT CTAC后心肌节段出现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的比例为77%(24/31),远高于LEHR- SPECT/CT CTAC后的23%(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P<0.001)。将MPI与CT图像手动重新配位后,IQ-SPECT/CT左心室心尖的放射性分布为16%(5/31),与LEHR-SPECT/CT的23%(7/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8)。②放射性摄取值(%):IQ-SPECT/CT CTAC前后比较,左心室心尖[(65.71±25.69)%对(58.68±20.39)%]、前壁[(204.23±43.24)%对(184.66±41.22)%]及间壁[(316.19±47.43)%对(270.03±65.33)% ] 的放射性摄取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4、4.232、5.473,均P<0.05);LEHR-SPECT/CT CTAC前后比较,左心室前壁[(204.68±41.14)%对[(211.81±35.04)%]、间壁[(319.13±44.90)%对(350.87±44.24)%]及下壁[(185.48±31.06)%对(228.67±29.45)% ]的放射性摄取值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1,P =0.019;t=?5.968,P<0.001;t=?11.311,P<0.001)。IQ-SPECT/CT CTAC配位后与IQ-SPECT/CT CTAC前比较,左心室前壁[(212.06±33.59)%对(204.23±43.24)%]、侧壁[(372.84±39.37)%对(355.81±46.79)%]、下壁[(219.13±25.10)%对(191.58±33.06)%]和间壁[(335.00±36.84)%对(316.19±47.43)%]的放射性摄取值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18;t=?2.672,P=0.012;t=?7.632,P<0.001;t=?3.557,P<0.001) 。 结论 LEHR-SPECT/CT CTAC后左心室间壁及下壁的放射性分布得到补偿;而IQ-SPECT/CT CTAC后左心室心尖、前壁及间壁的放射性分布却更加稀疏。在IQ-SPECT/CT采集模式下,CTAC后容易出现矫枉过正,重新手动配位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6.
徐志斌  王进 《中国骨伤》2014,27(5):430-432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1.5岁;左侧10例,右侧8例。手术时间在伤后3周~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练,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按Karlsson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Kaf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良17例,差1例。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IY型陈旧肩锁关节脱位,通过带线锚钉精确修复了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同时操作方便,创伤小,固定牢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文题释义:临界性骨缺损:首先定义为自然状况下骨缺损不进行任何处理无法自愈的最短的骨缺损尺寸。随后考虑到观察实验动物完整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困难的,将临界性骨缺损值定义为在实验期间物种不能自行愈合的最短骨缺损尺寸。 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骨组织工程中建立临床相关的测试动物模型来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力学性能以及与宿主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体外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之间的关键一步。 背景: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兔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的:建立兔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尺寸。 方法: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直径依次为5,6,7 mm,深度均为10 mm,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8,12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新西兰白兔,取出股骨髁缺损样本,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缺损区愈合情况。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示:直径5 mm组缺损由新生骨组织充填,股骨髁塑形良好,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直径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新生骨组织较少,骨缺损未修复;②CT图像示:术后第4,8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逐渐减小,断端桥接;直径6 mm、直径7 mm组缺损区仅周边有少量新生骨长入,缺损面积较前稍减小;术后第12周可见直径5 mm组皮质骨结构完整、连续,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直径7 mm组缺损未修复,仍可见明显缺损空腔存在;③CT-Hedberg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直径6 mm组评分显著低于直径5 mm组(P < 0.05);与直径7 m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组织学结果示:术后12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出现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并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其他2组在骨缺损周边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存在,但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填充较少;⑤结果说明,在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10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未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基本完全修复。此结果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故直径6 mm可作为兔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ORCID: 0000-0002-1257-965X(徐石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8.
文题释义: 神经营养素3:是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促进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调节神经元突触活动,并对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神经营养素3在损伤条件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因而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中有临床应用前景。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正常机体中,神经干细胞一般处于静息状态,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刺激下被激活,其中侧脑室外侧壁的室下带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带是产生神经干细胞最为活跃的区域,神经系统损伤后,在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基因的调节下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等。 背景:由于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获取有限,且容易产生免疫排斥以及伦理问题等严重制约其向临床转化,因此如何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增殖、分化,成为近期科研工作者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其他3组大鼠应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造模后7,14,21,28 d时,以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电生理学检查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造模后28 d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实验方案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降低(P < 0.01),脊髓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存在多个空洞;与脊髓损伤组相比,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大鼠后肢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 < 0.05),上述病理损伤变化明显改善;②脊髓损伤组7,14 d及电刺激组大鼠7 d时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未测出,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21,28 d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 < 0.05),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潜伏期缩短更显著    (P < 0.05);③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电刺激组>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经电刺激及神经营养素3干预后,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后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 ORCID: 0000-0002-6353-8874(张培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上饶地区近4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上饶地区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262168例新生儿,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总结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情况.结果 262168例标本中,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检测标本262168例,2013年筛查率为19.81%,其中阳性例数为160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8例.2014年筛查率为11.28%,其中阳性例数为244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65例.2015年筛查率为11.07%,其中阳性例数为329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4例.2016年筛查率为11.15%,其中阳性例数为339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3例.结论 我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与沿海地区相近为1/1000,呈较高发病水平.为维护新生儿健康,需加强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加强筛查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完善筛查体制,以提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质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2000年以来,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深化医院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对医院实行微机化管理,特别是医院药局微机化管理后,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方法,取得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